中超俱乐部引援方式的进步,“现在,俱乐部会早早圈定潜在的外援目标,然后派出工作人员前往世界各地观察这些外援的表现,最终再做出决定。现在,如果你在中超工作,那感觉就像在英超工作一样。”
“sport360”撰文称,广州华南虎彻底改变了中超的资本格局,这家俱乐部先是给了孔卡世界第三的年薪,随后又联系聘请里皮和斯科拉里等传奇主帅执教,高投入的结果就是换回一座亚洲冠军杯和连续4年的中超冠军。从华南虎成功之后,中超的大牌球星就再没断过。
长期在广州工作的espn记者阿特金斯表示,中超球队疯狂投资的背后,政府显而易见扮演了推手的角色。“当地政府鼓励大企业投资足球,这是近年来中超投入不断增长的原因。中国希望建设体育产业,尤其是足球,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资本进入足球领域。在过去的18个月中,中超的投资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我想说,中超现在拥有全亚洲最好的外援。”
“sport360”还专门找到了曾在中超效力的澳大利亚后卫帕尔塔鲁。在帕尔塔鲁看来,中超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供外援单纯赚钱享乐的联赛,这还是一片可以寻求新挑战的乐土。
“足球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壮观,体育场里经常坐满球迷,他们对足球的热情是你无法想象的。我承认金钱是选择中超的一个因素,但是,我更愿意在那里寻找新的挑战。”
2014赛季的中超首轮联赛,尽管首轮总计只有13个进球,仅是去年首轮的一半,场均只有1.625球,创下历史新低。但场均上座率达到2.7万人次,创下中超联赛历年首轮上座之最。充分说明今年联赛首轮上座率持续飙升的原因,不仅依靠球队比赛的表现,更多依靠的是球迷信心的恢复,和整体运营的职业化。
从中超第一届开赛至今,中超经历过改名改制,以及一段黑暗时期,甚至面临过冠名商中途退出的尴尬局面,而今开赛前却收到平安6亿,平均每年1.5亿的巨资冠名赞助费用,毫无疑问,经过了20年的摸索与积累,中超正逐渐学会少走冤枉路,运营模式更为职业化,日趋走向成熟。
2014年中超联赛开幕,正是中国足球走到职业联赛20年的时间节点。
20年中,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走过了10年甲a和10年中超,曾经历了最初每逢比赛万人空巷的鼎盛,也有过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的尴尬,近两年来,联赛的上座率和影响力逐步回升,恰如勾勒出一幅“u”字形的发展轨迹。
红山口会议后,中国足球跨过职业化门槛,联赛随之吸引全国球迷更多关注。“甲a”的黄金招牌,由于早期各路媒体的聚焦,以及各方面的大力宣传,早已在球迷心中留下烙印。即使是不关心足球的非球迷人群,也大致能叫出几个俱乐部的名字。也正是在初期红火的带动下,第一批球员的姣姣者们,成就了国足2002年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主要力量。联赛红火的大背景,打造了孙继海、谢晖、杨晨等佼佼者更获得出国留洋的机会。
这些进步的点滴,正是职业联赛20年带给中国足球的营养。职业化留给中国足球的另一财富,是引入了“德比”概念,进一步炒热球市。从最早的“川渝德比”、“申城德比”、“京津德比”到广州恒大与山东鲁能的“国家德比”,城市内部的足球对抗、和相邻城市之间的对抗,渐渐成为球迷每年最期待的比赛。今年,中超联赛签约了新的冠名商平安,一纸年均超越1.5亿元的合同,反映了中超联赛在球场之外的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