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顶尖联赛相比,中超目前的确不差钱,但能买到想要的顶尖球员并不意味着中超就已经大大缩短了与顶级联赛的差距。“一个国家的足球联赛,有大的投资是好事,能够吸引世界上顶尖的球员来一个联赛效力,显然会有利于联赛的的发展,也会有利于这个国家足球水平的提升。”山东鲁能主帅梅内塞斯的话可谓说到了点子上,“但是,投资并不是足球运动的全部,一个俱乐部要有稳定的投入,要有很好的外援,更要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管理制度。”
管理和制度,小到一家俱乐部,大到整个联赛,正是目前中国足球最缺乏的东西。
以烧钱为例,欧足联曾推出过一份“财政公平法案”,目的就是希望遏制少数俱乐部盲目“烧钱”带来的整体恶果。在已经获得了足够关注度的时候,类似的一份法案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已非常必要。除此之外,中国足协还应在俱乐部青训投入方面制定相关制度,来抵消目前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
买顶尖外援容易,培养健全的联赛很难,中超联赛,已经到了考虑转型的时候了。
中超幕落,喧嚣的一个赛季结束后,按照常例又到了盘点的时候,名次欠佳的俱乐部免不了被批为引援不力。
赛事组织者推出一份很长的名单,邀请专家、媒体和球迷代表投票选出各项“最佳”。其中,各队外援几乎满额入围。总共24名曾经执教的主帅当中,外教占去14席,10名本土教练能善始善终者仅两人,其余不是半途“下课”,就是危急关头被推出来“救火”。至于一直被诟病的“前锋位置都被外援占去”现象,推荐名单中有47名锋线球员,其中外援34人,在只排出一名前锋的阵容里,他们足以为16支中超球队攻城拔寨,本土前锋难有机会踢上几脚。由此导致外援占领射手榜,国家队“锋无力”,又能怪谁?
职业联赛,竞技水平不高就没有观赏性,甚至球员名气不大都会影响上座率,这是铁律。以此观之,中超的外教、外援一个比一个名头响亮。职业联赛是市场化运作,“英雄不问出处”,只要符合规定,就不能封闭。外援来了就要唱主角,这同样有必然性,中国足球联赛总不能叶公好龙,人家是来帮助搅热球市的,不是来辅导中国球员的。至于长期跟高水平外援同场训练、比赛,能不能学而时习之,还要靠中国球员自己努力。
中超媒体版权卖了5年80亿元的好价钱,俱乐部财力得到缓解和充实。很快,关于这笔钱又要用来买大牌外援的担心已成普遍舆论。可以断定,未来几个月的赛季转换期,一些俱乐部肯定会加劲儿求购外援,又是一轮“军备竞赛”。尽管客观上对提高观赏性有好处,但联赛发展总要讲均衡,如果顾此失彼,外援与本土球员的实力越拉越大,那就枉费了开放版权市场的初衷,反而毁了中国足球。
中国足球在后备力量培养和青训梯队建设上欠账,并非引进外援之过。究竟用多大比例的财力来打造梯队和引进外援,一手硬一手软的惯性很难摆脱,患了综合征,不是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就能使整体得以改进的。联赛有钱才会热闹,国家队有人才出成绩,这种纠结绝不会自然摆平。资本有时候并不理性,有时候会很任性。
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中超二次转会窗,中超各队总共在转会市场上花费了超过8000万欧元,这一数字仅次于英超联赛。在登巴巴、保利尼奥等超级大牌登陆中超的同时,中超在资本领域的风暴再次震撼了世界足坛。近日,亚洲著名体育媒体“sport360”专门邀请了一些与中超密切相关的足球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超的发展现状,借此窥探中超联赛崛起的奥秘。
作为一名经纪人,詹姆斯-哈代从2010年开始在中超从事他的球员代理工作,他曾负责运作过伊比尼、麦克布林等外援的转会,还被任命为中国国家队主帅佩兰的独家代理。在哈代看来,虽然像吉安这样的大牌球员在中国拿着令人咋舌的年薪,但实际上这是中超充分利用其庞大资源影响力的明智方式。“吉安的交易是一种显著的信号,但是同样还有像保利尼奥、登巴巴和西索科(穆萨-西索科阿里-西索科穆罕默德-西索科)这样的球员登陆中超,”
哈代说,“他们都是伟大的球员,并且都处于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我喜欢吉安不同于其他人,因为他已经在亚洲赛场证明过自己了。这些中超俱乐部都充满野心,他们看上去都想成为冠军,而不会退而求其次。”
此外,哈代还指出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