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眼睛和几乎要跳出胸腔的心跳声。
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穷尽一夜心力推演的所有剧本!
逻辑在疯狂报警:
倘若朱高炽成功“拿下”了他那位雄才大略、铁血无情的亲老子,此刻的他,理应高踞奉天殿内,端坐于龙椅之上,气定神闲地等待百官鱼贯而入,山呼万岁;
他绝不该像个普通臣子一样,出现在这黎明前的寒风里,与他们一同等候!
反之,倘若他失败了……天啊,那更恐怖!
谋逆是何等滔天大罪?
自古以来,失败的皇子,有几个能全须全尾地活下来?
更遑论像个没事人一样,若无其事、甚至还带着点“嗨皮”地跑来上早朝?!
……这简首是天方夜谭!
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茫然、困惑和一种被命运戏耍的荒诞感:(ー`′ー)…事情的发展出乎预料。
朱高炽的出现,像一个巨大的问号,粗暴地砸碎了他们昨夜构建的所有阴谋论模型。
朱老西这几日“罢工”的原因,似乎并非他们设想中最惊悚的那种宫廷政变?
等等……也不一定!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许多人的脑海——朱高炽是出现了,可朱高煦呢和朱高燧呢?!
这两位素来不安分、且手握兵权的皇子,此刻何在?
莫非……
一个看似“合理”的推论迅速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真正的风暴并非发生在朱高炽与皇帝之间,而是朱高煦、朱高燧兄弟联手发动了针对父皇的兵变?
朱高炽,那个以仁厚著称的胖子,或许只是被两个凶悍的弟弟挟持了,身不由己?
而眼下的局面……
显然,那哥俩最终还是没能“淦翻”他们那位战神般的老子!
永乐皇帝成功平叛,将朱高煦、朱高燧拿下,或囚或……
而朱高炽,作为被胁迫的“受害者”,自然被他老子从虎口中解救了出来,恢复了自由身。
所以,他才能如此平静,甚至带着点劫后余生的茫然,出现在这里。
@( ̄- ̄)@嗯……这个解释顺理成章,逻辑链条清晰无比!
除此之外,实在无法想象还有其他理由能让朱高炽如此安之若素、仿佛无事发生般站在这里,甚至还带着点劫后余生的轻松感。
群臣们交换着眼神,无声地达成了共识:真相必是如此!
皇帝无恙,叛逆己伏,大皇子得救!
大明江山,稳如泰山!
……
就在这诡异而压抑的沉默中,一个身影踉跄着,从人群中分离出来,颤巍巍地走向朱高炽。
那是户部尚书郁新(永乐三年正月病逝于任上,后户部尚书之位由夏原吉接掌)。
这位在永乐二年主掌帝国钱粮、本该是精力最旺盛年纪的重臣,此刻却形容枯槁,步履蹒跚;
不到六十岁的年纪,背己佝偻,脸上沟壑纵横,眼窝深陷,面色灰败,竟比七十岁的耄耋老人还要显得苍老衰颓……
连日的忧虑和这彻夜未眠的煎熬,几乎抽干了他最后一丝精气神。
他走到朱高炽面前,浑浊的老眼费力地聚焦在太子那张异常红润的脸上,喉头滚动,最终化作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仿佛承载了千斤重担。·白\马^书.院· ?毋?错^内^容.
“大皇子……”郁新的声音嘶哑干涩,带着无尽的疲惫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伸出手似乎想拍拍朱高炽的肩膀以示安慰,又觉得不妥,终是无力地垂下。
“您…唉……您受累了啊……” 这句话,语重心长,饱含着同情、了然,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
在郁新和所有倾向于“煦燧谋逆,高炽被挟”推论的大臣们看来——朱高炽这几日必然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惊吓、屈辱和身心折磨。
朱高炽:?_?说啥子???
受累?
这几天批奏章批得手腕发酸,听老爷子咆哮听得耳朵起茧,跟一众文武大臣斗智斗勇累得够呛……这“累”倒是不假。
可郁尚书这语气,这眼神……
怎么感觉他说的“受累”,跟自己理解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好像自己经历了什么人间惨剧似的……
一种微妙的错位感在朱高炽心中升起。
他本能地感觉到,郁新,以及周围那些投来类似复杂目光的大臣们,似乎都陷入了一个他完全不了解的巨大误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