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九章算术在2002 > 第245章 分形预警(秘辛)

第245章 分形预警(秘辛)

清华实验室的服务器发出尖锐的“嗡鸣”警报时,孙玺儿的指尖在键盘上顿住——屏幕蓝光映在她冻得发红的鼻尖上,红色预警区突然像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分裂出无数细小分支。*2′8-看′书?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最末端的分支细如发丝,放大二十倍后,竟与主干的分叉角度、密度完全一致,像棵失控生长的分形树,每片“叶子”都是整棵树的微缩复刻。危房坍塌轨迹更是透着诡异:半间土屋的垮塌裂缝、整排木屋的倾斜角度、甚至整个村落被积雪压垮的轮廓,在不同尺度下重复着相同的碎裂模式,小到毫米级的冰缝,大到公里级的山体滑坡,都藏着严丝合缝的自相似性。

她踩着转椅翻出顶层档案柜里的青海暴雪档案,牛皮纸封面印着“1972-2022”,泛黄的纸页上,铅笔标注的受灾村落坐标被红笔圈出,墨迹边缘已泛成褐色。当这些点被逐一输入模型,异常递归点突然在北纬34°线上连成一条虚线,像条藏在地图里的蛇,蛇身还在微微蠕动,恰好穿过一串藏在祁连山褶皱里的传统木屋村落。更让她后颈的汗毛猛地竖起来的是,坍塌路径的扩张规律,竟与案头那本线装《九章算术》“勾股容圆”定理中内切圆的生长轨迹完全重合——线装书的蓝布封面上,“勾股容圆”四个小楷被手指摩挲得发亮,两千年前古人计算圆形与直角三角形关系的智慧,此刻正清晰地预言着这场即将到来的灾难。!l~a\n^l^a*n`x^s...c!o+m~

沙盘里的彩线突然“啪”地绷紧,棉线末端的铅锤“咚”地砸在沙面上,砸出个指甲盖大的浅坑。那是她从奶奶针线筐里翻出的彩色棉线,红、蓝、黄三色分别标记着不同危险等级的房屋,此刻线头在沙盘中心交叉缠绕,最终定格的坐标点,用尺子量出的经纬度(112°e, 34°n),竟与爷爷最后一张汇款单上的模糊数字丝毫不差,汇款单的边缘还沾着褐色的茶渍。暖气烘烤下,棉线微微发颤,在沙面上投下的影子随气流摆动,像在传递某种遥远的摩斯密码,每一次晃动都精准对应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

坐标在草稿纸上开始变形,孙玺儿的铅笔在“112”与“34”之间画下箭头,橡皮屑在桌角堆成小丘。她默念着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指尖在计算器上飞快敲击:

迭代过程中,数字像活过来般疯长:a?=146,b?=112;a?=258,b?=146……

迭代七次后,计算器屏幕突然跳出血红色数字:a?≈1026, b?≈389

这个坐标直指祁连山北麓的甘肃酒泉风洞实验室。.k·a¨n¢s·h¨u_j*u+n/.*n+e?t\当她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站在实验室门口,寒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立刻被通风口的金属格栅攫住目光——菱形网格的排列密度透着说不出的诡异,她凑近了才发现,每个菱形孔隙的边长都是前一个的0618倍,从最外侧半米见方的“大门”,到中心仅能塞进小指的“猫眼”,像一组不断收缩的俄罗斯套娃。实验室主任递来的1999年设计图上,图纸边缘卷着毛边,铅笔标注的通风孔参数旁,有行褪色的小字:“防风效率最优解,参考《九章算术》粟米比例术”。孙玺儿的指尖抚过那行字,笔锋的顿挫、收笔的弯钩,与爷爷笔记本里记录农具尺寸的字迹如出一辙,连墨水洇开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村落的卫星图被投影在3米宽的幕布上,孙玺儿用红笔将木屋群圈成一个巨大的曼德博集,笔尖划过的轨迹在布面上留下轻微的划痕。“看这些闪烁的红点,”她举起激光笔,红点像只红色的小虫,在某个木屋图标上停留,“这些是临界坍塌点,分形结构决定了它们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垮掉,从最薄弱的那间开始,就像推倒第一块积木。”

院外的老槐树成了天然的测量仪。她让周冬冬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枝影长度,少年呵着白气在本子上画刻度,笔杆上还挂着冰碴;孙玺儿则用相似三角形算出太阳高度角,再结合阴影投射的偏移量,在地图上精准校正了三座危房的坐标——其中一座的误差仅03米,恰好避开了屋角那根被虫蛀空的立柱。救援队的行进路线被她画成谢尔宾斯基地毯图案,每个分叉点都对应着一个待救援的家庭,周冬冬驾驶的改装除雪车碾过雪地,履带压出的镂空三角形纹路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比原定路线节省了40的时间。第一个赶到的队员后来拍着胸口说,再晚十分钟,那间摇摇欲坠的木屋就真的塌了,房梁断裂的“咔嚓”声已经在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