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林家小女,点化山河 > 第34章 雏志暂栖枝,扬帆待风起

第34章 雏志暂栖枝,扬帆待风起

家里有我,工坊之事,来日方长。”

启程的日子转眼即到。

天还未亮透,清溪村村口己是人头攒动。

林七爷带着几位族老亲自相送,里正林守业牵来了村里唯一一头还算健壮的青驴,驴背上驮着捆扎结实的书箱和简单的行囊。

王氏强忍着泪,一遍遍地给两个儿子整理着本己十分平整的衣襟,嘴里絮叨着谁也听不清的叮咛。

林大山则沉默地拍着儿子的肩膀,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掌心的厚重力道。

“七爷爷,守业叔,各位叔伯婶娘,我们走了!”林明远和林明达对着送行的乡亲们深深一揖。

兄弟二人穿着王氏赶制的新衣,虽仍是布衣,却浆洗得挺括干净,眉宇间神采奕奕,那份被“塘波圣典”和“田垄经纬”淬炼过的从容自信,让他们在破晓的微光中显得格外挺拔。

林晚将两个小小的、缝制得十分精巧的布囊分别塞进兄长手中。

“大哥,二哥,这里面是些提神醒脑的药丸和几块糖,路上若是乏了饿了,含一颗。还有这个,”她又拿出一个略大的油纸包,递给林明远,“是娘烙的饼,我切成了小块,用油纸隔开,取用方便些。”

“晚晚费心了。”林明远接过,感受到妹妹细致入微的关怀,心头温热。

驴蹄声嘚嘚响起,载着清溪村的希望,踏上了通往府城的官道。

林大山、王氏和林晚站在村口的高坡上,望着那两道渐行渐远、融入晨雾的背影,久久没有离去。

王氏终于忍不住,用袖子掩面低泣起来。

林大山搂住妻子的肩膀,无声地安慰着。

林晚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青草芬芳的空气,转身,轻轻搀住母亲的胳膊:“爹,娘,我们回去吧。哥哥们定能考出好成绩。”她的声音平静而充满力量,“家里的事,也该拾掇起来了。”

回到小院,那架“多纱车”依旧沉默地立在墙角。

林晚走过去,拿起一个王氏纺好的、沉甸甸的棉纱线团,指尖感受着那均匀紧实的质地。

她走进自己那间小屋,从炕柜深处取出一个簇新的、王氏用新布缝制的簿子。翻开第一页,她提笔蘸墨,在页首工整地写下三个字:纺 织 坊。

接着,一行行清晰的小字在她笔下流淌:

选址: 村东祠堂偏屋?需与七爷爷、里正商议。地方大小?修缮费用?租金或村集体入股?

器具: 统一制式“多纱车”至少需十架(含备用)。改良织机图纸待完善,需寻可靠木匠(李叔?)。材料预算(杉木、硬竹、韧藤、鱼胶、铁制小件如轴芯?)。

章程:

入股方式:劳力股(纺纱、织布按质按量计工份)、原料股(自带棉花折算)、银钱股(集资购买原料、工具)。

分红规则:季度结算。售纱/布利润扣除成本(原料、工具损耗、场所维护、管理费)后,剩余部分按工份比例分红。技术股(王氏改良技术)占三成?管理费(林晚统筹)占二成?发展基金留五成?

质量管控:王氏任“匠头”,制定纱线、布匹粗细、密度标准。统一验收,分级定价。劣品不计工份。

人员: 初期招募可靠、手巧妇人十名(赵婶、刘婶、里正娘子…)。培训期?基础工钱?契约订立。

销路: 初期目标:镇集→县里布庄(集中供货,议价权)。长期目标:府城?稳定客源?需物色可靠行商或自家(待定)押运。

待办: 核算启动所需最低银钱;与七爷爷、里正详谈,争取宗族支持;待母亲改良织机试制成功……

她写得极其专注,时而停笔凝思,时而快速书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