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细说大唐大全集 > 第176章完结

第176章完结

(3)哥舒翰统军

唐玄宗听信谗言,斩杀了镇守潼关的两员大将,朝中一时无将可使。~8*6-z^w^w^.`c*o`m*潼关乃军事要地,必须要名将把守,于是在家中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被玄宗召来。

哥舒翰是突厥一支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的后代,世代居住在安西,家道殷富。他讲信用,轻财重义,好读《左传》、《汉书》。四十岁时父亲去世,他到长安居住三年,由于不被长安尉尊重,发愤从军河西。先后在节度使王、王忠嗣手下做军吏。他作战勇猛,吐蕃多次被他击败。哥舒翰有个家奴叫左车,年龄十五六岁,很有气力。打仗时主奴二人配合默契,哥舒翰善使长枪,常常骑快马追敌,把枪搭在敌人肩上,然后大喝一声,乘敌人大惊回头之际,长枪就正刺咽喉,往往敌人被挑起数尺才坠地,然后被跟在后面的左车下马斩首。因御边有功,哥舒翰累升官为右武卫员外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冬,王忠嗣被弹劾,哥舒翰竭力为忠嗣说情。于是玄宗将忠嗣贬为汉阳太守,用哥舒翰代替他为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管节度事。\c¢u?i~w_e·i^j+u!.^i`n~f?o~

哥舒翰喜欢喝酒,又放纵无度。结果在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患了中风病,昏倒在浴池中,半天才苏醒过来。从此因病回京,在家中休养。

玄宗召见在家养病的哥舒翰,因他素有威名,且与安禄山不和,拜为兵马副元帅,领兵八万征讨安禄山。玄宗还下敕让各地进军,集兵收复洛阳。哥舒翰因病不敢接受,玄宗不应允,并任命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兼行军司马,起居郎萧昕为判官,高仙芝旧部和蕃将火拔归仁等的军队均归哥舒翰指挥,号为二十万,镇守潼关。长安安危全仰仗这支人马了。出发前,玄宗亲自到勤政楼慰劳,大臣则饯行至郊外。

哥舒翰因病重不能治军,在到达潼关后便把军政要务让给田良丘管。田良丘不敢自作主张,命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这二人谁也不服谁,使士兵无所适从。哥舒翰名声很大,但不注意体恤士兵,唐军士气不高,没有什么斗志。好在唐兵占据险要,足以抵御叛军西侵。?微?趣¢暁¢税¨王^ ¢蕞^新¨彰/截′哽¨薪\筷-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正月,哥舒翰军击退安禄山之子安庆绪的进攻。玄宗加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勉励他守好潼关。哥舒翰向朝廷多次进言,说河朔虽被安禄山占据,但他不得人心,唐兵应固守潼关,以逸待劳。待叛军内部离心崩溃之时,唐军乘机进攻,可达到不伤兵而摧寇的目的。

这时王思礼劝说哥舒翰上表请诛杨国忠以平民愤。杨国忠倚仗杨贵妃的关系,荒淫无度,作恶多端,招致天下的怨恨。安禄山起兵就是打着诛杨的旗号。哥舒翰不答应。对于王思礼提出的派三十名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杀死的建议,哥舒翰也不敢答应,说:“若这样干,就是我哥舒翰造反了,而不是安禄山了。”杨国忠这边也有亲信劝说:“镇守潼关的哥舒翰如今握有朝廷重兵,一旦他挥旗西攻,您的处境就很危险了。”杨国忠非常吃惊,他深知自己与安禄山起兵有关,招许多人厌恶,因此十分提防平叛将领。哥舒翰重兵在握,对自己构成了潜在的危险,为了防备哥舒翰,他上奏玄宗:“兵法云‘安不忘危’,如今潼关兵马虽强,却没有后盾,万一潼关失守,京师就难保。臣请挑选三千监牧小儿在苑中训练。”玄宗向来对杨国忠言听计从。杨国忠让剑南军将李福德等人率领这三千兵,他又招募万名士兵驻扎在长安东面的灞上,派亲信杜乾运率领,名为御贼,实则防备哥舒翰。哥舒翰经验丰富,杨国忠的花招被其一眼识破,他深恐杨国忠会陷害自己,于是上表请灞上军隶属于潼关军。玄宗此时正依靠哥舒翰守关,就准其所请。六月初一,哥舒翰召杜乾运入关,找了个借口把他杀掉。这使杨国忠更加害怕。

(4)潼关陷落

潼关在长安以东三百里,北濒黄河、南倚悬崖,扼守着黄河要津渡口,是关中长安的东大门,由于有险要的地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对于保障关中安全有很大作用,所以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安禄山老谋深算,他见潼关易守难攻,强攻难以奏效,便想计诱哥舒翰出关。他命崔乾带着不满四千的羸兵弱卒驻扎在陕郡,作出一种毫无准备的假象,暗里却蓄养精锐。有人向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