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 第137章 宝钗弄权稻香寒

第137章 宝钗弄权稻香寒

支取。骤然减半,日子立刻捉襟见肘。探春还好,毕竟有贾政这层关系,尚有些体面衣裳首饰撑场面。下人们的月钱同样被克扣,怨气在沉默中发酵,伺候起主子来自然也没了往日的殷勤小心,端茶倒水、洒扫庭除,都透着几分敷衍与怠惰。

贾母随二房住在西路,日常供给薛宝钗自然不敢怠慢。一来贾母积威尚在,惹不得;二来老太太手里那丰厚的私库,将来大半是要落入宝玉(也就是她薛宝钗)手中的,此时更要伺候得妥帖周到,山珍海味、绫罗绸缎,一如往昔。然而,人老成精,贾母虽深居简出,耳目却未闭塞。薛宝钗的种种作为,如何能瞒过她?缩减用度、盘剥下人、推翻旧制……桩桩件件,都看在眼里,尤其是她出尔反尔收回“免交”之诺,更显其心性凉薄。

只是,她老了。经历了分家的心力交瘁,看尽了子孙的不肖,她己无心也无力再去弹压这新掌权的孙媳妇。那点仅存的精力,只够化作对几个弱势孙女、媳妇的无声照拂。于是,老太太席上那些动辄十几道、她根本吃不完的精致菜肴,便常常被撤下,拣那未曾动过的、尚温热的,送往秋爽斋、藕香榭和稻香村。探春、惜春、李纨的房里,便时常能添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炖品,或几碟精致的点心。贾母还时不时寻些由头,赏赐些衣料、补药给她们,尤其是李纨。她深知李纨寡妇失业,带着兰儿不易,又念及早逝的长子贾珠,心中终究存着一丝怜惜,索性将李纨每月的月例银子,首接改由自己的私库拨付,每月三十五两,虽不算丰厚,却也足以维持母子二人体面生活,不必再看薛宝钗的脸色。

然而,对李纨而言,薛宝钗的“新政”带来的最大冲击,并非份例减半,而是她苦心经营多年的稻香村——这片她视作最后一方净土的桃源,也被无情地侵入了。

当年她搬入稻香村时,贾府为示体恤,言明村中田地所出皆归她支配。后来探春改革大观园,也只是将村外稻田纳入“承包”之列,山坡上的杏林、菜畦、鸡鸭鹅圈等,依旧由李纨自行打理,收益归己。李纨精于持家,又深谙农事,稻香村在她打理下,西季瓜果飘香,鸡鸭成群,粮食自给有余,日子过得宁静而滋润,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自在。这份自给自足带来的踏实与尊严,是公中份例无法比拟的。

如今薛宝钗当家,眼光何等“毒辣”,岂能容此“疏漏”?一声令下,稻香村里所有未纳入“定额”的土地、山林、水面,悉数被重新丈量、评估,然后分派给她新提拔的婆子们“承包”!婆子们得了差事,自然要进进出出,丈量土地,巡视果树,喂养禽畜,喧哗声取代了往日的宁静。李纨精心侍弄的菜畦被划走了,她视为风景的杏林挂上了别人的牌子,连她养来下蛋补贴家用的几只老母鸡,也被婆子们“代为照管”,产出的鸡蛋成了公中“定额”的一部分。

最后一方净土,轰然坍塌。李纨站在廊下,看着那些陌生婆子在属于她的土地上指指点点,喧闹嘈杂,只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脚底窜遍全身。她苦心孤诣营造的、隔绝外界纷扰的屏障,被薛宝钗轻易地、粗暴地撕碎了。稻香村,再也不是她的避风港。

贾母对此也看在眼里,心中不悦,却也只限于私下叹息几声,多拨些银子给李纨,并未为此事去寻王夫人或贾政理论。在老太太心中,一个寡妇儿媳,能保她衣食无忧己是恩典,为了她的“一亩三分地”去与当家主母争执?不值得费那个心,也不合她这“老祖宗”的身份。

李纨捧着贾母额外拨来的银两,心中一片清明,却也一片冰凉。她彻底看透了这府里的人心。薛宝钗的贪婪算计、翻脸无情,王夫人的自私纵容,贾母的有限怜悯……一切都如此真实而残酷。幸好,她早有准备。多年经营,她名下还握着几处稳妥的田庄铺面,收益细水长流,是她和贾兰真正的倚仗。公中的克扣,稻香村的失去,虽令人气闷,却不至于伤筋动骨。

自那日起,李纨愈发沉默,却也愈发超脱。她不再关心二房府务,甚至刻意避开与薛宝钗的接触。稻香村的份例,她照旧领了贾母那份,却不再从二房公中支取一针一线。日常吃穿用度,柴米油盐,她皆遣可靠的陪房从外头自行采买,账目清晰,与二房公中彻底切割开来。薛宝钗对此乐见其成,正好省下一份开销,只当没看见稻香村的“独立”。

府中其他女子,如处境艰难的赵姨娘,或是被克扣得苦不堪言的老实丫鬟,李纨若力所能及,仍会悄悄接济一二,一碗热汤,几尺布头,或是几句宽慰的话。唯独对薛宝钗,她彻底关闭了心门。看着薛宝钗志得意满地拨弄着账册,看着她为填补自己当年“善举”留下的亏空而变本加厉地盘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