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殿门口还不用下轿,直接抬到皇帝跟前 —— 这待遇,整个曹魏独一份,比后世的宰相还拉风。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 年),冀州刺史王芬纠集一批豪杰,打算废了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帝。20 岁的华歆接到邀请时,正在家里读《春秋》。朋友陶丘洪兴奋地说:"这可是改朝换代的大事,咱俩一起干!" 华歆却把书一合:"废立皇帝,伊尹、霍光都得小心翼翼,王芬有啥本事?他性格疏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去了就是找死。*0.0\暁`税^旺, .更_鑫+嶵*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陶丘洪不信邪,非要去试试。华歆直接拉黑:"你要是连累家族,我可不认你这个朋友。" 后来王芬果然失败,还畏罪自杀,陶丘洪后怕得直冒冷汗:"幸亏听了华哥的话,不然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从此,华歆 "神预判" 的名声传遍天下。
建安五年(200 年),孙策平定江东,兵临豫章城下。40 岁的华歆时任豫章太守,手下劝他抵抗:"咱有城墙,能撑几天!" 华歆却摇摇头:"孙策善于用兵,硬拼只会让百姓遭殃。" 他换上便装,打开城门,亲自迎接孙策:"我是汉臣,如今城池交给将军,只求别伤害百姓。" 孙策见他气度不凡,竟以上宾之礼相待。
后来曹操征召华歆,孙权不想放人,玩起了 pua:"先生在我这儿好好的,干嘛去投靠曹操?" 华歆不慌不忙:"将军刚和曹公交好,现在不放我,外界会说您不讲信义。我去许都,正好当您的信使,岂不美哉?" 孙权一想有理,只好放行。临走时,上千宾客送他礼物,华歆来者不拒,却偷偷在每个礼物上做标记,最后全部退回:"我单车远行,带太多财物反成累赘,诸君的心意我领了。" 这波操作,既不得罪人,又保持了清高,堪称佛系拒礼的教科书。
黄初三年(222 年),华歆当上司徒,家里却穷得叮当响。俸禄刚发下来,就被他分给了亲戚和穷人,自己天天吃青菜豆腐,穿的朝服打满补丁。曹丕实在看不下去,下诏:"司徒是国家重臣,怎么能吃素食?以后每天给司徒府送御膳!" 还特意让宫里的裁缝给华歆全家做新衣服,连他的妻子儿女都没落下。
最绝的是,朝廷赏赐没入官的奴婢,其他大臣抢着挑年轻漂亮的,只有华歆给奴婢找婆家:"她们也是人,不能一辈子当奴才。" 他的做法,连曹丕都感叹:"华司徒真是当代伯夷叔齐啊!"
太和四年(230 年),魏明帝曹叡喜欢半夜出去打猎,带着卫队在洛阳郊外横冲直撞。70 岁的华歆坐不住了,上疏开怼:"帝王出行,前有仪仗,后有护卫,是为了彰显威严。陛下半夜回来,万一遇上刺客,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曹叡辩解说:"我这是练习军事,以防万一。" 华歆直接翻历史书:"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就马放南山,陛下怎么不学学古人?"
曹叡虽然不爽,但也知道华歆说得对,只好收敛。后来华歆病重,曹叡亲自到他家里探望,看见简陋的住所,忍不住感慨:"国家有您这样的大臣,是朕的福气。"
建安元年(196 年),孙策渡江攻打会稽,40 岁的王朗时任会稽太守。功曹虞翻劝他:"孙策兵强马壮,咱打不过,快跑吧!" 王朗拍案而起:"我深受汉恩,怎能弃城而逃?" 他披上铠甲,带着几千民兵就上了战场,结果被孙策打得落花流水,一路逃到海上,差点喂了鲨鱼。
孙策追上后,看着狼狈的王朗:"你一个书生,何必硬撑?" 王朗正色道:"各为其主,死不足惜。" 孙策敬重他的气节,没杀他,还送他衣服食物。后来曹操征召,王朗从江南辗转三年才到许都,路上穷得只能靠野菜充饥,却还收养了十几位亲友的遗孤,人称 "乱世孟尝君"。
黄初五年(224 年),曹丕当了皇帝后,喜欢出去浪,经常半夜回宫。54 岁的王朗上疏开怼:"陛下贵为天子,一举一动都是表率。半夜打猎回来,仪仗不全,护卫松懈,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向天下交代?" 曹丕借口:"现在吴蜀未平,朕要练习骑射。" 王朗直接怼回去:"汉武帝打猎被汲黯劝谏,陛下难道比武帝还厉害?"
到了太和二年(228 年),魏明帝曹叡大修宫殿,劳民伤财。68 岁的王朗再次上疏,把大禹、勾践搬出来:"大禹住茅屋,勾践穿破衣,他们才能成就霸业。陛下大修宫殿,百姓都没饭吃了,这是明君该干的事吗?" 曹叡虽然不高兴,但也知道王朗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