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方如晦大人应该就是会接管金陵城的存在。
他有了改革的经验,到了这里之后就会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借着这里刚刚经历了战争的确是很好的改革的好机会。
朱棣现在他不会去管朱高炽会怎么样的改革,他对于朱高炽的做法还是很满意的。
既然他要改革那就一定有改革的理由。
他就无条件相信就行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朱高炽的下手也和他一样这么的黑暗。
这江南士族可是很多的人,这么多的人都要下大狱,虽然没有说要杀他们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对他们一次极大的打击。
当然这些人可不仅仅是吃了快乐丹的事情,,他们还在之前同意加入朱允炆的队伍的。
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面,他们还是反贼的身份。
可是现在他们又投降给了大明的士兵,这些人可谓是随时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思,的确是很难真正的降服的。
现在这种办法也是好的,将他们全部都抓起来,然后将他们从百姓那里剥削来的东西全部都给收集起来。
由方如晦来统一的进行分配。
其余这个分配并不是无条件的白白的发给百姓的。
收回来之后就是归为国有,然后百姓可以来承包土地等,他们承包了之后,需要缴纳一定量的粮食,只要缴了之后,多余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了。
这个价格肯定比他们在地主的手上去租要少很多。
也就是说他们在朝廷承包土地,那就是为自己种地,种的越好,他们得到的也就越多。
这也加强了他们的积极性。
这是对于普通农民来的,要是家里的子女多,劳动力多,那就可以多承包土地。
至于多余的钱财,那就是以放贷的方式发放给百姓,只需要付少少的一些利息,甚至一些特殊人群还可以无利息贷款,让他们得到一笔启动资金,可以去做一些他们愿意做的生意和建设等等。
这是改革的初步,当了后面,方如晦还会吸引京畿地区成功的经验,让他们百花齐放,做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改变。
这都是一步步的来的。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余钱,那么就改善民生工程,无论是修桥还是铺路,又或者是建设工厂等,都是为了后面的发展去准备。
这些事情对于方如晦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他已经很有经验了。
朱棣现在还看不懂这背后的深意,他只知道阳光城的繁荣,要是这金陵城改革了之后也能够这样的话,那么还真是不错的。
朱棣当下就给樊忠说道。
“樊忠,高炽这边已经给了非常明确的指示了,你们就按照这个办就行了。
一方面加大对朱允炆的搜查,百姓们不是要出城吗,可以出城,不过每一个出城门的人都要严格的审查,只要有人放出去就行,并不要在乎速度。
为了防止朱允炆混出城区,先只能够让女人出城。
就算是女人出城也要一个个的抓头捏脸防止朱允炆男扮女装,一一审查了之后可以出城。
然后就是老人和小孩子。
最后就剩下男人了。
那么再放就一一的严审,你们亲自去守护城门,决不能有任何马虎,确保朱允炆出不去。
然后再调集人马,对江南士族的全部全族都抓起来,等候发落,没收其全部所有。
等这一件事情做完了之后,等到了朝廷的钦差方如晦大人来了之后,就可以整顿军马,继续征南了。”
樊忠是征南大将军,他也记得当时朱高炽是说过等他们解决了金陵城的麻烦之后,还要继续南下,南边还有战事。
有了这样的旨意,他当然直接就去办事去了。
他们的人马多,城门要放人那也是一个个的慢慢审查一个个的放,绝对不能放过一个假的。
朱允炆看着这样严格的出城审查,他知道自己还是出不去。
他还把希望给到了江南士族们,结果又听到了消息,江南士族全部被抓了。
百姓们见江南士族都被抓了,没有人带头了,他们也可以出城了虽然是慢,可是能够出城啊。
当下也没有人敢再闹事。
就这样,朱允炆根本没有了什么机会逃走,他还想躲的时候,却发现面前出现了一个人,正死死地瞪着他。
此人是谁呢?
就是他的四叔,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