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有一个心思,那就是他是假死的,别人也不知道他的存在、
要是班师回朝的话,那么就让樊忠把大部队带走,他自己和秦放在这里,继续搜查朱允炆的下落。
以前那一次朱允炆失踪,朱棣要当皇帝,他没有机会自己去找去追,现在他已经无事一身轻了,那么就可以自己去追击朱允炆了。
追朱允炆可比马哈木要简单很多,因为朱允炆这一次哪怕是逃了,那也是只身一人。
根本就翻不起什么浪来。
就算是一对一,年轻很多的朱允炆也不是朱棣的对手。
唯一的区别就是朱允炆年轻,朱棣老了,他就怕自己还没有搞定朱允炆就死了。
那可就亏大了。
那就给大明又留下了一个毒瘤。·x!j?w/x`s.w!./c\o.m`
朱允炆哪怕是翻不起浪了,他还可以生儿育女啊,这些人以后又会生儿育女,一直都可能不安宁。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斩草除根的原因了。
朱棣心中思绪万千。
不过,他还是要接这个圣旨,还是要知道接下来的安排,还有就是想要看看朱高炽的智慧,看他会怎么做。
一般有人来的时候,朱棣还是会让位给樊忠,然后他以一个顾问的形式站在旁边。
当然,这种情况下,樊忠也不能自己做任何的主,凡事都会请求朱棣的意见的。
有些时候是假装议论一下,有些时候是直接请他代言。
朱棣一般会在这个时候戴上一个面具。
这一次也是一样。
面对朝廷来的圣旨,樊忠先是看了朱棣一眼,朱棣点了点头之后,他才会去接。
朝廷的使者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他只认识樊忠也就只管樊忠,只要他接了就行。
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作为朝廷的使者,按照一般的惯例,他会在这里等候,由人招待他,然后拿到一个回文回去的。
有些时候是回文,如果没有回文的,那么就是一句话也是可以的。
比如就是圣旨已经接了,他们会立刻照办。
如果有什么困难的,也会给这个使者说,或者以书面的形式转交。
当然这个设计也是朱高炽发明的,并不是说他的圣旨就可以有商有量的。
那样的话就会失去圣旨的公信力了。
只是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避免一些不了解的情况下,万一是有些什么误判,那么这道圣旨就可能是会达到相反的效果的。
因此,才有这个设计,这和朱棣一朝的情况不一样。
是一个新的政策。
而且有些圣旨还不用当众的宣布出来,这也是为了有一个缓冲的余地,尤其是面向军中的圣旨。
樊忠接受这个圣旨,他让其余不相干的人都退下。
然后这才把位置重新让朱棣坐下。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朱棣也不客气,樊忠也不请罪。
就这样很自然的链接上了。
朱棣坐上了主位,打开圣旨一看。
“金陵城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了,现在就朱允炆暂时失去了下落,还有就是对于百姓的安顿问题。
就以上情况,对策如下:
一,金陵城的军马暂时不必班师回朝,此次金陵得胜,朕会给你们都记一功的,朕命你们十日之后出发向南,剿灭朱高燧的势力情况,届时再做安排。
二,朱允炆的下落必须要找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能让朱允炆这种事情在大明再出现。
三,江南士族也不老实,在此次金陵的搜查过程中还有一些阻拦,这些人一向自视高贵,不把皇权放在眼里,此次他们的家主因快乐丹之事被处决,他们一定会记恨在心,这些人一直都不安分,如此之人不可不防,现在大明全面改革在即,江南地区包括金陵区域要首当其冲。
朕会命京畿地区的改革长官方如晦前去主持改革大事。
你们需将江南士族的所有人都抓起来,将他们的田地全部充公没收,之后等方如晦到了之后,将这些土地钱粮等全部计算之后,会均分和承包于民,让富庶的江南是大家都富庶而不是他们这些地主豪绅。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如有人反抗,杀无赦。”
这个圣旨可谓是果断无比,可谓是一语点破所有的关键。
为当下的事情给了一个基调。
也为事情的发展有了一个前瞻性的打算。
按照这样的信息来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