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三杨来说,他们现在对于朱高炽也完全是一种迷之信任。
他们只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劝谏。要完成他做为臣子的使命。至于,去质问朱高炽,甚至去给他做决定,或者在某个事情上面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朱高炽也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他是知道的,后世的文官就是这样子的,拿着一个什么圣人之言,礼仪规范说事。然后背地里这些人则干的都是违反这些的规定的事情。简直就是实打实的阳奉阴违。了解历史的朱高炽对这些人恨之入骨,所以他在选择人员的时候,就已经规避了这些事情,那些不听话的人,他是不用的。那些十分刚直但是忠心耿耿的人,他也会用,不过不会用在朝堂上,这些人让他们去做事情。比如胡广这样的人,就去做实事比他在朝堂上骂天骂地更好。三杨这么多年来跟在朱高炽的身边早就了解了他的性格,知道朱高炽最不喜欢的就是他们拿古时候的道理来说事。朱高炽觉得古人的道理有用的则用,没有用的那么就可以摒弃了。现在又说到了这个事情上面了。他们即便是觉得这样做实在是不很合理,可是他知道,朱高炽要是真的决定了,那么他们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他们哪里还有什么胆量去问什么理由呢。朱高炽是要这样的臣子的。可是他也要于谦这样的人。以免自己在一些看不清楚的时候,有他可以给指点一点路。所以,朱高炽想要解释的主要人物还是于谦。方如晦这种人他完全不会有什么质疑。但于谦需要明白,这背后的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踏踏实实的做事,当然也不能完全忽略三杨他们的心里想法。否则,他们不敢问,自己下去之后,其余的官员问起来,他们也无从回答。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危害。所以,朱高炽决定将事情告诉他们。不过在说话之前,还是要做一些提醒。“诸位,那么接下来朕说的事情就关怀很大了,你们听到了这些消息,就不能随便说出去了,至少在朕完成登基之前不能走漏风声。朕之所以要说,只是为了让你们有一个踏实的心理而已。你们都已经是朕的近侍之臣了,朕相信你们。你们要是有疏漏,那么朕也会严惩不贷的!”朱高炽说话向来就是说到做到,道理先说到前面,如果说了之后,还要去做,那么惩罚的时候,他也绝对不会手软的。这一点,在场的人都已经是非常清楚了。这个胖子狠起来那是杀人不眨眼的。三杨等人知道这个时候无声胜有声,他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点了点头,恭恭敬敬的行礼。朱高炽这才说道。“朕之所以要这么着急登基,就是怕迟则生变,只要朕登基了,那么其余的人再登基,那就是造反了。朕登基了,那么朕的话就是圣旨,就是绝对的可以信任的。这一点十分的重要。至于原因,你们要不了多久就会知道。现在,你们只需要放下手上的其余事情,加快步伐完成朕的登基典礼就行了。 之所以让方如晦来,一来是让你们大家见一见面。现在也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等朕登基之后,京畿地区也就可以开放了。到时候京城的人可以去玩,这一点由方如晦去组织安排。还有就是你们在筹备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立一个清单出来,交给他。他会去给你们准备,京城准备不够的,他可以回到京畿地区去筹备。你们也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认识。三杨就全权负责京城里面的登基大典,至于你们什么礼部之类的沟通,你们去谈,还有于尚书这边,虽然刚刚是打了一场仗,可是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还需要把登基完成了之后,才能够歇一口气。你还要在这段时间里面好好管理京城的治安等,这件事情交给你来办朕才放心。朕就怕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什么不轨的事情。”朱高炽之所以要这么安排,因为他现在一直都在明处了。以前他一直在暗处的时候,那可是绝对的游刃有余的,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还有太子的身份打掩护,他才能够发展出自己的实力。而现在,他已经打了明牌了,他前面也没有人可以给他挡住了。他只能靠自己了。那么现在朱允炆就是在暗处的,他虽然现在要宣布复国,可是他以前可是一直都在筹备期间啊。那么在筹备期间,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