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晦来到了太和殿。
这里还是他第一次来,以前每一次来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在东宫觐见。那个时候他只能远远的眺望京城。现在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面看看了。不过,他看到这里的装修和摆件什么的之后,倒是有些失落。怎么皇宫的配置就这?和他的府邸差不多啊。他的府邸都有许许多多的奇珍异宝,这么却显得有些寒酸了。朱高炽看到他在四下打量,料想他在对比。“方如晦,这里的确比不上你的府邸,可是这是大明的朝政中心,是朝廷的中央,不允许有半点看不起的想法。这种事情反而才是正常的。一个地方应该是百姓家家都比官府更好,那么才说明这个地方了不起,而不是官府富得流油,百姓穷得叮当响,这样就是完全搞反了。看你刚才的表情,你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啊、该罚。就罚你拿出你的个人收入,给你的治下发放一个红包福利吧。”“臣领旨!”方如晦丝毫没有半分的辩解。这早已经是他们之间的默契了。他知道,陛下的习惯就是这样的,该罚的时候好好受罚,赏的时候,也是丝毫不会手软的。听到这种十分亲切的语气。倒是让三杨和于谦有些不适了。三杨经常跟着朱高炽还要好一点。于谦则是觉得有些诧异,他觉得君臣之间,不是应该君贵臣卑吗,还有这样的说法吗?于谦还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呢。朱高炽看出了于谦的疑惑,当下也就看着于谦笑道:“于尚书,此次京城之围多亏有你啊朕没有看错人,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于尚书也就成了朕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了。在场的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同僚,我们一起打造一个强大的帝国。三杨早早的就是跟着真的,这一点你是知道的。至于这个方如晦大人,他是朕暗中培养的。你也看到了朕的实力,没有这些人暗中的做事情,朕又怎么能够进得了皇宫来呢?方如晦方大人,就是京畿地区的长官,京畿地区的一切事务都由他负责。至于京畿地区是做什么的,以后你慢慢就会知道的。有机会让方大人给你讲讲。不过,还是不要一下子讲太多,否则怕你接受不了。现在你们都到齐了,朕也要说说朕叫你们来的目的了。”说着这话,三杨他们这些人也是恭恭敬敬的拱手,准备认真的倾听。朱高炽于是说道:“诸位近来从先帝驾崩开始,就一直的战乱不断。从朱高煦秘不发丧开始,到徐辉祖策划这一出夺权之争。一直都搞得人心惶惶的。好在朕早早的知道了消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在他们还没有成功之前就掌握了主动权。为了能够站稳朝堂,朕也杀了不少的人。然而朱高煦和朱高燧没有抓到,徐辉祖倒是被软禁了下来,朕当时没有及时杀了他,打算在他身上继续套取一些有用的东西的。现在麻烦一件一件的解决着,事情也就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如今徐辉祖已经被樊忠所杀。樊忠是先帝的武将,现在也已经投诚于朕了,并且,已经将先帝的军权交由了朕,他也是朕以后的近臣。 现在他不在,是因为他有一件大事要去办。待会儿朕会说到。至于朱高煦他已经被朕的儿子朱瞻基所杀,他的亲兵和家属也全部被杀。他的这一脉再也没有什么危害。老三朱高燧有消息称他躲在了闽南的大山里面,这还是以后要找出来。否则也是一个大的危害。现在大明的情况是,北方有马哈木的战乱,西部有藏王部落的不服,南面有北元梁王的挑拨,南越缅甸等蠢蠢欲动。这些朕都不怎么担心,都给出了应对的办法。解决只是时间问题。而现在有一件事情,是再也不能耽误了。这个时间一定要抓到位。那就是朕的登基大典。所谓名正言顺,只有名声正了,朕才好做一些接下来的事情安排。这件事不能再等了,之前看好的日子什么的,还太久了朕等不了。如今京城之围已解,先帝灵柩已下葬,正好借此机会进行登基大典。朕也说过,大典不需要多么的奢华,只要完成了这个仪式就行。该有的什么年号之类的去整一整就行了,你们听着,就在明日就必须完成登基仪式。一切从简,这一点你们在先帝的葬礼上面也见到了。朕只要求速度要快。”听到这话,三杨和于谦都表示有些不能够接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