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对于金陵的情况还是十分了解的。
这也源于他就是在这里当的皇帝。而且在逃亡的过程中,对于这里的关注也是一直都在的。他是处于暗处了解情况,当然是无所不知。加上给他打探情报的都是一些信众,或者一些是出家僧人。这些人也没有人会去怀疑什么。他也就比较有信心去了解这里的情况。眼下,他只需要有一些军事的人才就行,他现在的身边的人,只是一些不专业的军事人物。是被他收为己用的一些武装力量,这些人没有正式的军事管理能力,因此,不能够让他们来负责。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找到了徐辉祖,他也知道了徐辉祖是因为什么被软禁的。这其实就是给了他机会,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在徐辉祖被杀的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转折。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他也不得不展开行动了。他其实也很担心,既然这个人能够在这里杀了徐辉祖,那么也可能就已经掌握了他们的情况。他不主动出击,被动的情况下,朝廷还是会派人来找他们的麻烦。朱允炆对于这些事情还是很了解的,他已经知道了战场信息的重要性,再加上,他现在人也到了中年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懵懵懂懂自以为是的建文帝了。他知道要稳扎稳打,他也知道凶手很有可能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不过,他并不担心暴露,也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去捉拿凶手了。消息传播很快,就算是抓住了杀徐辉祖的凶手,也最多就是要了他的命给徐辉祖报仇。对于他的复国大计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倒是还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因此,倒不如把这个时间利用起来。这两三天的时间,他就可以去把金陵的一些军事的力量给掌握到自己的手里。这样一来,哪怕是有他身份的消息传到了京城里去,这一来一回,京城再做出反应,也都会花很多的时间。他在这个时间里面,已经就掌握了金陵城了。朱允炆现在不慌了,他选择稳扎稳打的拿下金陵城,给了三天的缓冲时间。他的这个办法的确是很奏效的。樊忠他们一行人,拿下了徐辉祖的人头之后,他们也没有去别的地方,立刻就要向回到京城去汇报情况。毕竟,这朱棣交代的事情他要去完成,然后事关天下的军权,还在樊忠的手里,这种东西他是绝对不能让别人代为交给朱高炽的。所以,他得自己去办。另外,还有一件事,他在回京城的路上一直都在想。他要不要去找到陛下,把朱允炆还活着的消息告诉他。樊忠作为朱棣的心腹,还是比较能够理解朱棣的心情的。他杀马哈木的心情可以理解,这是他一生的对手。可是朱允炆也是他一生的心结啊、樊忠现在就很犹豫,如果这个消息告诉他的话,会不会影响到他北伐的决心呢。他一时想不明白,一切就还是等着看吧。他一路马不停蹄的往京城赶去。纵容是这样,从金陵往京城走一趟,也得花上三四天的时间。好在,他的人马不多,就是一些轻骑兵,也都是精锐。他们的行径速度很快,甚至都追上了之前去传信的人马。樊忠也没有怪他们,就干脆结伴而行了。 一路无话,很快也就到了京城。此时的京城,在经历了朱高煦的围城之战后,还处于修复的阶段。毕竟,他们是以几万残兵,对战朱高煦的几十万大军。这些大军有一些是临时就倒戈了,加入了朱高炽的阵营,此时也正在帮忙抬着尸体。樊忠他是朝廷的人马,加上他来解了京城之围,还带人去追击朱高煦,是一个大功臣。所以,他回来,城门上面的守城士兵,非常高兴迅速的就去通报。于谦当然要放行了。樊忠一行人也不耽误,当下就去找朱高炽了。由于朱高炽这边没有下达杀徐辉祖的指令,朱棣还活着的消息还不能够让他知道。所以,徐辉祖没有将徐辉祖的头颅带在身边。他面见朱高炽,只是要汇报一些具体的情况。朱高炽这个时候,也是十分担心天下的局势的。他每日在太和殿。一方面要处理来自于大明各地方的奏折。一方面也要收听来自于前线的各种情况。一听樊忠回来了,朱高炽十分的高兴,立刻召他觐见。朱高炽这些日子,每日心情沉重,茶饭不思的,加上他有意的养生,和坚持的锻炼,脸上的肉都瘦了一圈,身上的脂肪也减少了许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