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什么?高冷女神是你高中同学? > 第159章 auv 您吃了嘛

第159章 auv 您吃了嘛

细密的字,针脚比头发丝还细。

母亲端来的紫米饺子在白铜暖锅里浮沉,饺子皮透着淡淡的紫色,里面的黑松露丁在汤中若隐若现。"这松露是意大利伯爵庄园的,"她用银勺舀起饺子,"去年他来咱家吃饺子,非要用三棵松露树换配方,我没给——你们猜怎么着?他今年托人送了颗'松露王',说是感谢我让他尝到'人间至味'。"盛饺子的定窑白瓷盘上,泪痕纹在蒸汽中时隐时现,"这盘子是我嫁妆里的,"母亲轻抚盘沿,"我妈说,定窑'雨过天晴'的釉色,跟我出嫁那天的天一样蓝。"

爷爷摩挲着紫砂壶,壶身的包浆厚得像层琥珀:"这把陈鸣远的壶,还是我二十岁在荣宝斋当学徒时买的,"他往壶里续了热红酒,"当时花了三个月工钱,掌柜的笑我傻,说这是仿品,后来有位老翰林来看,才知道是真迹——你们看壶盖内侧,还刻着'鸣远制'的小印呢。"陈伟接过壶细看,果然在盖内找到极小的刻痕,笔画间还留着百年前的茶渍。

后半夜的炭火渐渐沉下去,陈伟给欧风琳添了杯热红酒,酒液在犀角杯里挂出金缕般的酒泪。"你看这挂杯,"他轻声说,"懂酒的人说,这是'金缕垂杯',得用百年橡木桶陈酿,还要在火山岩酒窖里放足十年,"欧风琳指尖划过杯壁,感受到犀角特有的温润,"以前在巴黎喝的红酒,杯子都是水晶的,"她笑道,"可没这个有故事,拿着就像握着段历史。"

林子墨突然趴在地上看墙根:"你们看这青石板!"他指着石板上的凹痕,"这是我太爷爷当年练拳砸出来的,"凹痕边缘光滑如玉,"老管家说,太爷爷每天在这石板上砸核桃,练铁砂掌,砸了三十年,才把石板砸出个坑——现在你们年轻人健身用哑铃,哪有这有意思。"父亲闻言蹲下身,从凹痕里捻起点粉末,"这里面还有碎核桃壳呢,"他笑道,"百年了都没扫干净,成了这院子的'胎记'。"

更夫的梆子声从胡同深处传来,已是三更天。爷爷往炉子里添了最后一块炭,火苗腾起时,照亮了垂花门上的雕花——那缠枝莲纹的雀替上,还留着陈伟幼时用蜡笔涂的歪歪扭扭的"福"字,如今被岁月磨得只剩淡淡痕迹。"小时候总嫌这院子老气,"陈伟望着炭火,"现在才知道,每道刻痕都是故事,每块砖都有讲究,"他转头看向欧风琳,"就像你说的,再贵的钻戒,也不如跟你们在这烤火来得自在。"

欧风琳笑了,耳坠上的翡翠在炭火中泛着柔光:"去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见件宋代的玉如意,"她轻声说,"讲解员说上面的包浆是百年人手摩挲出来的,我当时就想,跟我奶奶的玉镯一个道理——富贵不是摆着看的,是要摸出来、用出来、品出来的。"林子墨突然一拍手:"对!就像这句'auv您吃了嘛',看着土,可跟这院子里的炭火一样,暖人!"

炉中的炭火终于化作白灰,父亲用银灰扒将灰拢成小山,突然说:"你们知道吗?这灰也有用,"他从厨房拿来个瓷碗,把热灰倒进去,"以前没有热水袋,就用这灰包暖手,"他用布包好灰包,递给欧风琳,"试试?比你们的暖宝宝持久。"欧风琳接过灰包,感受到隔着布传来的温热,竟比电暖器的温度更柔和。

爷爷望着渐渐熄灭的炉火,突然吟起诗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他顿了顿,笑道,"咱这虽不是红泥炉,可这炭火里的讲究,比诗里的还多呢。"陈伟看着青石板上的炭灰,突然想起什么,从灰烬里捡起块没燃尽的沉香屑:"这沉香还是上次去越南时,一位老和尚送的,"他放在鼻尖轻嗅,"说这是从千年沉香树上采的,烧起来能通神明——不过我觉得,通不通神明不重要,重要的是跟你们一起闻这香味。"

风穿过垂花门,卷起最后一点炉灰,也卷起了"auv您吃了嘛"的余音。胡同深处的更夫梆子声渐渐远去,四合院陷入寂静,只有炭火余温还在默默烘烤着青石板,把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讲究,那些浸透了岁月的温情,都慢慢揉进京城的冬夜里。而炉灰之下,新的炭火正在悄然酝酿,就像这院子里的故事,这几个人的情谊,在低调的奢华与朴素的温暖中,永远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