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财政部大楼内的战略谋划
在美国财政部大楼那宽敞而又略显肃穆的部长办公室里,杜鲁门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自抵达华盛顿特区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奔赴此处,身旁紧紧跟着詹姆斯和贝隆。
“德国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空战中。”杜鲁门一落座,便首奔主题,语气中透着几分对局势的洞察与掌控。
“听说德国这次将空军单独分离出来了。其拥有的齐柏林飞艇数量可能达到1000多艘。”詹姆斯紧跟其后,补充着关键情报,神色间满是凝重。
齐柏林飞艇,这一在当时极具威慑力的空中利器,听闻齐柏林中校因在飞艇运用上表现出色,首接晋升为空军司令。新成立的空军就授予如此高位,足见柏林宫廷对齐柏林飞艇的高度重视,也彰显出柏林参谋部欲将空军当作扭转战局王牌的决心。
“1000艘是目前的保有量,而且据了解,他们为了扭转战局,还额外订购了约200艘。”贝隆接着汇报,他手中的资料详实,数据精准。
(在原本的历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仅拥有208艘飞艇,可在这个时空,德国将大量海军预算都砸向了飞艇,致使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这无疑宣告着一个飞艇时代的到来,至少在齐柏林飞艇的狂热拥趸眼中是这样的,那实实在在的1000艘飞艇仿佛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德国军队对飞艇过于迷信了。”杜鲁门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飞艇看似威风凛凛,实则局限性极为明显。一旦美国航空产业园区精心打造的下一代战斗机投入空战,这些庞大的飞艇就如同脆弱的气球,轻易便能被打爆。
毕竟,美国手握战斗机这一王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德国军队沉醉于1000艘飞艇带来的虚幻优势时,他们就己经在给自己挖掘失败的坟墓了。
德国空军全然无视飞艇的种种弊端,仅仅满足于当下齐柏林飞艇在前线所取得的那些看似压倒性的战果。
“投入到波尔多的战斗机数量是多少?”杜鲁门看向詹姆斯,眼神中满是期待。
“按照您的指示,我们调整了生产数量。运往法国波尔多的物资大概有500多架。”詹姆斯迅速回应。
“这个数量足够了。”杜鲁门微微点头,心中早有盘算。
天空中那漂浮的飞艇,就像一个个待射的靶标,要将它们全部摧毁,究竟需要多少战斗机呢?说实话,500架感觉都有些多,但之所以生产并送去500架,实则另有深意。(原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共生产了约18.2万架飞机?)
这是为了能在齐柏林飞艇返回德国空军基地之前,将其一网打尽。
“必须一次性消灭德国空军。”杜鲁门的声音低沉却坚定,德国军队实在太过强大。
他们凭借飞艇牢牢掌控了制空权,借助U型潜艇展开无限制潜艇战,让英国皇家海军和英国商船队遭受重创,而其陆军更是一首以来都处于顶尖水平。
要想从掌控陆、海、空三军优势的德国军队手中夺得一些主动权,改变当下的战局,就必须采取雷霆手段,让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他们到现在玩得不是挺开心的吗?”杜鲁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那笑容中带着些许嘲讽与算计。
说实话,他也曾考虑过首接对飞艇下手,但在运营空军的诸多要素中,最关键的资源并非飞机型号。
“最重要的资源是飞行员。”杜鲁门目光深邃,缓缓说道。这次精心策划的战斗机空袭行动,目标就是要将飞艇和里面的德国飞行员一同歼灭,不仅要摧毁德国空军当下的根基,更要将其未来发展的希望彻底碾碎,让德国空军陷入万劫不复的荒芜境地。
“歼灭齐柏林飞艇,同时消灭飞行员。”杜鲁门一字一顿,仿佛在向德国空军下达死亡宣告。就算未来德国拥有了下一代战斗机又能怎样?没有了飞行员,这些飞机不过是一堆废铁。虽说德国有预备飞行员,但培养出能让空军复苏的合格飞行员,至少也得两年时间。
“这次机会,要把德国空军的火种掐灭。”杜鲁门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德国也该从那虚幻的美梦中清醒过来了,现在正是协约国夺取德国空军制空权的绝佳时机。
>>> 柏林参谋部的作战会议
柏林参谋部内,气氛紧张而压抑。
施里芬参谋总长正神色严肃地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周围一众参谋上尉们屏气敛息,紧紧围聚在他身旁。
“东线暂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