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重生摩根金融帝国 > 第264章 英美谈判:飞机技术与援助博弈

第264章 英美谈判:飞机技术与援助博弈

”英国谈判团成员们一脸茫然,不明白他的意思。

“目前德国的轰炸己经持续近两个月了。齐柏林飞艇己经生产出超过250架。不断增加的飞艇数量,正在扩大对英国本土的轰炸范围。”杜鲁门详细地阐述着当前的局势。

战略轰炸开始一个半月左右,德国陆军航空队每接收一批齐柏林飞艇,就立即投入到前线。

两个月的战略轰炸带来了海量信息,齐柏林飞艇的技术也在以几何级数不断进化。

如今,齐柏林飞艇己成为恐惧的象征,炸弹装载量不断增加,飞艇尺寸越来越大,速度也加快了,相关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为了进一步蹂躏英国本土,各种残忍手段都用上了。

不过,还有一点值得庆幸,过去,经历过伦敦大火的英国建筑,如今大多是石制建筑,相比木制建筑,对白磷弹的抵抗能力更强。

但如果大量投掷高爆弹,不管是工厂还是其他建筑,都得被炸成废墟。

“就算在英国本土建工厂,还没等生产出飞机,就会被德国陆军航空队炸得粉碎。

只有生产出飞机,才能进行防御,可生产飞机的工厂都被烧毁了,一切不就都完了吗?”杜鲁门的这番话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是强词夺理。

但当下的英国资金短缺,对工厂的投资必然有限,而英国的特殊情况,又给这种牵强的逻辑赋予了可信度。

更何况,飞机制造工厂造价高昂,“可能一次战略轰炸就化为乌有。”

英国谈判团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战略轰炸一旦把工厂炸毁,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然,如果英国防务公司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投资,保险公司也帮忙分散风险,或许可行,但这两种情况杜鲁门都不会允许。

因为不管怎么看,这都是技术泄露的绝佳环境。

而且,杜鲁门想要牢牢掌控局面。

工厂设在美国,他就能随心所欲地调节出口物资数量,既能提高交货单价,也能提高出口关税,他想给英国套上各种绳索。

英格兰银行,杜鲁门希望伦敦金融城现在这片火海的状态能持续更久,英格兰银行的恢复越慢越好。

而要做到这一点,德国的轰炸就得持续更长时间。德国的轰炸时间越长,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天平就越容易倾斜,他希望英国进一步走向衰落。

“你们有飞行员吗?”杜鲁门突然问道。

这一句话,让英国谈判团瞬间安静下来。杜鲁门在此刻己经估算出了情况,英国毫无航空相关信息,就这么赤手空拳地来谈判了。

这也难怪,伦敦当时己经一片火海,航空技术信息又被美国和德国垄断,根本没有公开的可能。

杜鲁门能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任由他们算计。

“如果英国能挑选出适合当飞行员的人才送到美国,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再送回英国。”杜鲁门提出了一个方案。

“……请等一下。培训飞行员需要多长时间?”一位谈判团成员焦急地问道。

嗯,先吓唬他们一下吧,杜鲁门心里想着。

“按照正规流程,入门课程11周,基础课程35周,高级课程35周。”杜鲁门不紧不慢地回答。

“……啊?多少周?”谈判团成员们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把所有琐碎课程都算上,从送到美国培训到送回英国,大概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英国谈判团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纷纷揉了揉耳朵。

但逃避现实可不是什么好事。

美国航空产业园区的飞行员,都是这三年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实战测试飞行训练出来的,他们报废的飞机超过100架,飞行过程中的伤亡人数也超过30人。

德国的飞行员,基本上经过至少半年、最长一年的培训后,才投入飞行任务。

那些半年培训期的飞行员,是在世界大战刚开始时就参加培训的。

齐柏林伯爵可是下了苦功夫。

但那是因为齐柏林飞艇,情况特殊。

相比齐柏林飞艇,战斗机飞行员的要求更高,毕竟战斗机驾驶员需要比齐柏林飞艇更高速地机动,难度自然更大。

然而,英国连飞行员都没有。

德国可以在齐柏林飞艇飞行员的基础上进行额外训练,然后安排到战斗机驾驶舱,但英国连这样的飞行员储备都没有。

“最短也要一年。”杜鲁门再次强调。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难题,谈判团像被喂了蜜的呆子一样,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