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的曾家原本是当地的大家族。曾老爷子刚去世还没入殓,眼眶里突然流出墨汁一样的黑泪。六个儿子都吓了一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二儿子曾悌,字友于,是县里有名的才子,他觉得这是不好的征兆,就提醒兄弟们以后做事要小心,别给老祖宗丢脸。可其他兄弟大多觉得他瞎操心,还嘲笑他迂腐。
曾老爷子的原配夫人只生了大儿子曾成,曾成七八岁那年,母子俩被强盗掳走了。后来老爷子娶了继室,生了三个儿子:曾孝、曾忠、曾信;又纳了妾室,生下曾悌、曾仁、曾义。曾孝因为曾悌他们是庶出的,打心眼里看不起,还拉着曾忠、曾信组成小团体。就算是在家里请客人喝酒,看到曾悌他们从堂下路过,也要故意摆脸色,说话阴阳怪气。曾仁、曾义气得不行,就找曾友于商量,说要给这口气,曾友于劝了又劝,他们根本不听。后来看在兄长的面子上,两人才勉强忍下这口气。
曾孝的女儿嫁进县里的周家后去世了,他竟然带着曾悌他们要去周家闹事,揍周家老太太。曾悌不肯去,这下可把曾孝惹火了。他马上找来曾忠、曾信,还纠集了族里的无赖,冲进周家把儿媳妇拖出来暴打一顿,又是砸东西又是糟蹋粮食。周家气不过,直接告到官府。县官一听这事,火冒三丈,把曾孝他们关了起来,还要上报革除他们的功名。曾友于急坏了,赶紧跑去县衙自首。好在县官一直很欣赏曾友于的为人,看在他的面子上,才没为难其他兄弟。曾友于又亲自去周家赔礼道歉,周家也敬重他的人品,这才撤了诉状。
可曾孝被放出来后,不但不感激曾友于,反而变本加厉。没过多久,曾友于的母亲张夫人去世,曾孝他们连丧服都不穿,还在家里喝酒作乐。曾仁、曾义气得不行,曾友于却摆摆手说:“他们不懂礼数,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等到下葬那天,曾孝他们堵在墓门口,就是不让张夫人和曾老爷子合葬,曾友于没办法,只能把母亲葬在旁边的墓道里。
后来曾孝的妻子去世,曾友于喊上曾仁、曾义一起去吊唁,两人气呼呼地说:“他们连给庶母服丧的规矩都不讲,咱们还去凑什么热闹!” 曾友于怎么劝都没用,两人吵吵嚷嚷地就走了。没办法,曾友于只好一个人去,在灵堂哭得撕心裂肺。结果隔墙就传来曾仁、曾义家敲锣打鼓的声音,曾孝一听就火了,带着人冲过去要揍他们。曾友于拿着拐杖第一个冲过去,刚进曾仁家,曾仁就跑了;曾义翻墙的时候,被曾友于从后面一拐杖打倒在地。,我.的^书!城~ +更!新·最\全^曾孝他们围上去拳打脚踢,曾友于赶紧挡在曾义身前。曾孝气得大骂曾友于,他却说:“弟弟们不懂事该骂,但罪不至死。我不会包庇他们,可也不能看着你们把人打死。要是气还消不了,就打我出气吧!” 曾孝真的拿起拐杖就打,曾忠、曾信也跟着动手,动静大得整条街都能听见,最后还是邻居们赶来劝住了。事后,曾友于拄着拐杖去给曾孝赔罪,却被赶了出来。曾义被打得伤重,连饭都吃不下,曾仁替他写了状子告到官府,说曾孝他们不给庶母服丧。县官派人来传讯,还让曾友于出面作证,可他脸上都是伤,实在没法去衙门,只好写了封信苦苦求情,县官这才把案子撤了。曾义虽然慢慢养好了伤,但兄弟之间的仇却越来越深。曾仁、曾义年纪小身体弱,动不动就被哥哥们欺负,委屈得直抱怨:“人家都有兄弟照应,我们怎么就没有!” 曾友于叹着气说:“这话该我说才对,你们怎么能说!” 可不管怎么劝,两人就是听不进去。最后,曾友于干脆锁了家门,带着老婆孩子搬到五十多里外的地方住,眼不见心不烦。
曾友于在家的时候,就算不帮曾仁、曾义说话,曾孝他们多少还有点顾忌。等他一走,几个哥哥只要不顺心,就跑到曾仁、曾义家门口破口大骂,甚至连他们母亲都要羞辱。曾仁、曾义知道打不过,只能躲在家里,出门的时候怀里都揣着刀,想着找机会报仇。
有一天,当年被强盗掳走的大哥曾成突然带着老婆回来了。可兄弟几个早就分家,商量了三天,愣是没地方安置他们。曾仁、曾义暗自高兴,赶紧把大哥大嫂接回家照顾,还通知了曾友于。曾友于回来后,和他们一起拿出田产和房子,让曾成一家住下。这下可把其他兄弟惹恼了,找上门来又吵又闹,说他们收买人心。曾成在强盗窝里待久了,脾气火爆,当场就火了:“我回个家,连间屋子都没人肯给!幸亏三弟念着手足情,你们还要来挑刺,是想把我赶走不成?” 说着就抄起石头砸向曾孝,曾孝被砸得瘫倒在地。曾仁、曾义见状,各自抄起棍子冲出来,把曾忠、曾信揍了一顿。曾成一气之下告到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