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改革大明宝钞,治理黄河水患,如此多的事情,这导致整个大明朝已经开始持续不断地运转,根本停不下来,处处皆需要钱。”
“诸多案件又频发,大量的官员被屠杀,皇权又在和地方权力抗衡,急于收回各种权力;文官中浙东派和淮西派越发不合,朝堂中武将派和文官们仇深似海,叶郎中目前正在发展荀学思想派,最终这新崛起的荀学思想派也将和程朱理学思想派不和。”
“大明朝现在看似太平,实则很乱,若是能平稳渡过这一切的话,那我大明朝自然能远远超过汉唐,成为自古以来中原最强大的王朝,若是无法渡过的话,就容易陷入覆灭的可能。”
“我大明朝现在诸多事情太过纷乱繁多,又缺少足够的钱,当前还有着攻打北元的战役,对于倭国又不算很了解,之前元朝攻打倭国更是屡战屡败,同时也不确定这倭国到底是否有大量的白银,这种种原因下,叶郎中你认为陛下真的可能攻打倭国么?”
“这,绝对不可能。”
说到这里,李善长面色平静,直接下了断言,语气很是肯定。
叶煊沉默了下来。
虽然李善长这番话说的不是很好听,但确实是实话,他还记得当初自己提出了九大国策,朱元璋仅仅就看了前两道国策。
为何?
就是怕看到了后面的国策,忍不住使用,使得大明朝一下子出现诸多改革的事情,乱了大明朝平稳发展的阵脚。
但未来的事情,并非是有人能够做出决定的,哪怕朱元璋也无法操纵大明朝这艘船行驶的方向,一段历史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组成的,朱元璋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星辰,甚至是太阳,可他不是星河,不能操纵所有人的人生、想法。
最终,因为文官大族的谋划算计,自己与他们的对抗,还有着种种利益、纠纷、矛盾,大明朝还是动用了很多事情,以至于现在纷乱繁忙起来。
李善长的话说的有道理。/齐`盛`暁_税~惘! `追¨罪~歆′漳·結¨
朱元璋,真的未必会攻打倭国。
毕竟这件事情他已经提出了有点久了,可朱元璋这边依旧没有任何攻打倭国的想法,甚至连准备都没有。
见叶煊沉默,李善长露出笑容来,继续道:
“我知道,叶郎中是主战派的,认为合该覆灭倭国不可,但现在已有的诸多条件,是无法促成这件事情的。”
“就算真的促成了,那恐怕也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后了,唯有那个时候我大明朝渡过种种变革,最终才能稳定下来,国力提高,那个时候才有一定的可能,攻打倭国。”
“而若是想在攻打北元之后,攻打倭国的话,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这倭国的石见银山,是否真的拥有大量的银矿,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唯有这样才能让陛下信服,才能让文武百官信服,转而获得大量人的支持。”
叶煊就这么静静的听着。
和李善长打交道,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有种面对朱元璋的感觉。
不,和朱元璋还不一样,朱元璋很大程度上而言,是有着天生皇权和乾纲独断、杀伐凌厉的威慑力,而李善长却充分的表现出了老谋深算,从和李善长交谈开始,几乎整个谈话的局势都被李善长给左右着。
“如何能肯定倭国肯定存在大量银矿,那势必需要派遣信服的官员前往倭国,实地考察一番,甚至还需要提前开始一定的海外贸易,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从倭国获得大量白银,让他们涌入到大明朝,这样的话陛下必然会相信这一切,而就理所应当的开启攻打倭国之战了,所以首要目的,是派人开启贸易,确保倭国存在着大量白银,而此人在朝廷中的地位还不能太低,不然倭国不会太过于重视。”
当李善长说到这里的时候,叶煊已经渐渐明白李善长的想法了,他不禁问道:
“我懂了,韩国公的意思是想亲自前往这倭国一趟,负责海外贸易,将倭国白银输入到大明朝之事?”
李善长闻言立刻露出笑容道:
“正是如此。”
“所以,我来到叶郎中这里,想请教叶郎中,这海外贸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流程,该如何才能做好,我好学习学习,来向陛下请示,负责此事。”
“说到底,依旧是为国为民罢了。”
李善长说的大义凛然。
叶煊却心绪平静,他终于弄清楚李善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了,说白了哪里是什么为国为民,完全就是为了自保而已,想从朱元璋的手中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