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白发苍苍,而今已经七十岁了,老态龙钟,面带笑容的看着叶煊,这越发让叶煊确定,李善长就是来求自己的。0~0,晓+税·蛧. -追!蕞\歆~璋~洁,
对于这个历史上的‘奸臣’,叶煊从个人角度而言,并没有特别反感。
一,他和李善长之间没有任何仇恨、恩怨。
二,他和李善长之间也没有利益上的纠纷。
三,李善长也已经不是文官集团的领袖了。
甚至说,他和李善长因为共同被文官大族谋害过,还有可能是同一阵营的。
“韩国公这么晚了,能来鄙舍,恐怕不是小事吧?”
叶煊试探性的询问道,闻言李善长悠悠笑道:“小事也好,大事也罢,不过皆是为国为民而已,你我臣子本来就该为君上操劳。”
“一切事情,皆是国事罢了。”
叶煊这是头一次和李善长打交道,对方这么短短的一两句话,就说的很有水平!
这档次,一下子就提高上来了。
“哦?也不知,韩国公所说的事,是...”
叶煊想弄清楚这李善长的来意,对方究竟有着什么打算,到底是不是有求于他。
只见李善长,缓声道:
“叶郎中应该知晓,当初你在贡院提出的九道国策中,其中有一道国策是倭国石见银山之事,论如何获得大量白银,第一条是勘合贸易,第二条是灭国绝裔,而眼下勘合贸易迟迟没有进行,莫不是陛下准备采取灭国绝裔之策?”
李善长没有立刻说出来此行来的目的和需求,而是提起了当初的从倭国引入白银的事情,闻言叶煊并没有隐瞒:
“韩国公高明,最终对待倭国,应该是要采取灭国之策了,但是否绝裔并不清楚,而绝裔也并非是直接消灭。”
对于这件事情叶煊根本用不着隐瞒,因为现如今大明朝对外的整体国策,以及各种消息的混合,都能让有心之人看起来,大明朝可能要动武了。
首先是让自己参与到制造战船这件事情中,而他早早就提出了灭国绝裔这条方案,让他制造战船,这态度不是很明显吗,很有可能在这战场上留有一定的手脚。
然后就是,藩王殖民政策,这件事情早就在大明朝内部流传开来了,很多人都了解了这道政策,而出人意料的是文武百官都觉得这道国策很是不错。
自古以来其实藩王、诸侯王的问题都很严重,而把他们派遣到境外去,不就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了么?
当然了,这只是他们从表面上看起来的好处,实际上之所以使用藩王殖民政策,各种问题的解决和好处,是根本无法用言语描述的。
灭国之策,迟早要进行,无非是早或者晚的问题。
“灭国绝裔...”
李善长闻言若有所思,似在心中想着什么,但他随即又道:
“那么,叶郎中认为陛下为了这些白银,最终攻打倭国的可能性,高一些还是低一些?”
这句话,问的叶煊有些不明所以,什么高一些低一些,这李善长说什么玩应呢?
对方这句话,给他了一种,想要表达某些方面的意思,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亦或者故意含糊说辞一般。
“在下不懂韩国公这番话的意思...”叶煊露出微笑,见状韩国公李善长也不准备瞒着了,他露出正色来道:
“叶郎中曾言道,倭国石见银山储存大量白银,可能达到一亿六千万,但这最终只是叶郎中一人之言词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凭证,甚至倭国都不知晓这件事情吧?”
“虽然陛下很相信叶郎中,诸多事情也都倚靠叶郎中,可这件事情在没有任何凭证下,估计陛下心中是不会相信的。”
“攻打倭国,事关重大,毕竟隔着海域,这历朝历代以来,几乎没有胜国。”
“昔日元朝的文勇之役,元朝派遣军队两万五千人和高丽数万人,采用战船九百艘跨越海域攻打倭国,最终大败。”
“弘安之役,元朝更是派遣东路军四万,江南军十万,共计十四万大军,战船四千四百艘,这堪称旷古以来最大规模海战,但面对那小小的倭国依旧大败,最终战死者超过十万以上,元朝面对这种恐怖的打击,加快了灭亡过程。”
“由此可见,倭国不是那么好攻打的,而我大明朝现在正处于各种变革之际,先是魏国公徐达即将攻打北元,然后又是武举制度,推行一条鞭法,罢黜程朱理学思想,甚至叶郎中还提出了迁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