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页呢。”
方荀坐了好几天的船,还没完全适应过来,被父亲一个大力险些给拍到了地上,气息弱到仿佛下一秒就要气若游丝,“爹,要不我们先回家去吧。”
开宗祠,祭拜,告诉祖宗这个好消息,方荀还没喘口气,又得应付一波又一波上门的人,说媒的、拉关系的、请教学问的,什么的都有,连打从出生起就没见过的远房亲戚也上门拜访了。
方荀实在是不想应对这些人了,跟爹娘解释一下,就带着小厮松竹,准备提前回京城。
这时恰逢北方闹饥荒,地里颗粒无收,灾民们只能离开家乡,寻找活下去的机会,在去往京城的船上,方荀亲眼看到了这些灾民挤在码头,每个都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仿佛随时都要命不久矣的样子。
这是方荀自少时跟着老师西处游历后,再次清晰认识到百姓过得有多苦。
方荀没有闭上眼睛,就像不曾看到一样,相反,他睁着眼睛,定定地看着岸上的灾民们,把这一幕牢牢地记在心里。
正值少年时期的方荀,满腔热血,抱有凌云之志,哪怕现在只是个初入官场的无名小官,他也对未来有十足的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在未来再次面临这些事时能从容应对,为百姓排忧解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无能为力的看着,却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