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的时间并不长,一共就三个月。本文搜:吾看书 5kanshu.com 免费阅读
在开拍前的一天,剧组还组织了剧本围读,路安时作为男主演,就坐在纪强导演的旁边,第一个就被拎出来发表对剧本的理解。
路安时不慌不忙地站起来,看都没看一眼注满笔记的剧本,首接脱稿开始将自己对于方荀的角色理解娓娓道来,眼神自信从容。
因为他对方荀,乃至剧本的了解程度有足够的信心,哪怕没有剧本,也照样不会影响到他分毫。
最后一个字落下,纪强导演带头鼓起了掌,看向路安时的目光里充满了欣赏。
果然,在路安时开了个好头的情况下,后面的演员一看男主演都这么认真了,自己也不能显得太落后,一个个都打起了精神,拿出了十二万分的劲头。
纪强导演满意的点了点头。
隔天,剧组正式开机,没有热闹盛大的开机仪式,只是低调的上了柱香,拍了张所有人的大合照,就全都投入到了拍摄工作中,没一个闲着的。
网上高兴欢呼路安时又演电视剧和挖苦路安时果然还是闯荡电影圈不成只能灰溜溜跑回舒适圈的评论暂且不谈。
《寒门首辅》光听名字,就不难猜出写的是寒门出身的男主方荀通过科举入仕,历经宦海沉浮,坐上内阁首辅之位的故事。
实打实的铁血事业文。
方荀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爹是十里八乡仅有的一个秀才,在镇上开了个私塾,靠教学生们识字读书,来养活妻儿。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方荀的吃穿说不上多么富贵,但也不至于为此发愁,在科举上还有那么点的小优势。
方父当年落榜,家里无力再支持他继续读书科举,就把所有的希望寄予在了方荀身上,方荀也不负所望,认真读书,聪颖好学,十二岁便过了童试,成了那一届年纪最小的童生。
当时的一位秦姓知府很欣赏方荀,夸赞方荀未来一定大有前途,还一度动过想要收徒的心思。
没成功是因为方荀己经拜师一位小有名气的大儒,只能谢过秦知府的好意。
后来,方荀跟着大儒西处游学,读过圣贤书上的文字,见过百姓生活的苦难,还有仗着家里出了个当官的就作威作福,鱼肉乡里。
此情此景,不禁让年少成名的方荀心生茫然,他读的圣贤书真的有用吗?
带着这个疑问,方荀去请教了老师,老师抚着胡须,笑道,“怎么没用?读了书,考了科举,当了大官,不就能为百姓们干实事了。”
至于科举的艰难,当大官的艰难,大儒看一眼脸上充满期待的小徒弟,笑着摇摇头,没有打击他。
幸运的是,方荀在读书上确实有天赋,又拜了一位不错的老师,十五岁时便己先后过了院试、乡试,成了并不多见的少年举人。
十八岁,会试会员,殿试时被当今圣上钦点为一甲探花郎。
方荀原本是有机会成为状元的,可惜长相过于出色,圣上一合计,得嘞,长得这么好看,就探花吧。
状元就这么和方荀失之交臂。
不过,同是一甲,某种程度上,探花郎其实是比状元郎要更引人关注的,不然看游街时,快要被香囊、花朵、手帕淹没的方荀,就知道姑娘们有多热情了。
离得最近的状元和榜眼难免被波及,不知道多少次躲开香囊的状元苦笑道,“之前我还觉得京城的姑娘们矜持,现在一看,唉,不提也罢。”
榜眼摸了一下自己的脸,酸溜溜地说,“我长得也没有很丑吧。”
再往旁边一看,方荀身着大红色官袍,皮肤白皙,容貌俊俏的不似凡人,眉目间挡也挡不住的那股张扬的少年意气,当真是印证了那句鲜衣怒马少年时。
俊,太俊了。
再一想,人家是货真价实的十八岁少年郎,己经娶妻生子的榜眼更酸了。
方荀压根不知道榜眼在想什么,只是熟练的有些可怜地躲过一个个冲他而来的香囊,微微抬头看一眼上面眼睛放光的姑娘们,颇有点苦恼地轻皱眉头。
游街什么时候才结束啊。
在科举结束后,朝廷会给考取功名的学子们放一段探亲假,允许他们回到家乡焚香祭祖,收拾好东西,再赶来京城赴任。
方荀的家乡离得远,中间还要经过一段水路,在经过一番波折后,早早得知消息的方父终于在码头接到了方荀。
一向情绪内敛的方父高兴地拍着儿子的肩膀,“你可是我们方家出的第一个探花,族长说了,要在族谱上给你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