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像是一场长时间未打补丁的程序,苏离越往前走,越能感受到“逻辑空洞”的扩散。¢优+品¢小.说_网! ?免·费\阅+读′
有些细节已经不再响应她的思维。
路边那只追逐她的小狗,此刻趴在街角,却怎么也不抬头,像是一段被遗忘的静态素材;行人面孔模糊、说话内容重复,仿佛一切都陷入“资源共享疲劳”的循环中。
苏离知道,这是系统在转入非剧本应答模式。
——剧本不再主导,信任逻辑开始接管。
这是一种更高阶的反制策略:当剧情构造无法有效诱导目标时,系统便开始用她自身最熟悉的结构来“说服”她。
而她最熟悉的,是人。
昭渊的声音这一次没有提前出现。
她在副本广场穿过人群时,才终于接收到一段模糊信号:
“……即将进入结构伪区,维持主控,切勿依赖熟悉对象的语义互动。”
信号断断续续,像是通过某种屏蔽层传来。
苏离心头一紧。
“熟悉对象的语义互动”——也就是说,**接下来她看到的,听到的,都可能是系统“假冒她认识的人”**在对她说话。
她开始下意识检查自己的情绪反应。
每一次“相信”的念头,都可能是陷阱的触发点。
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她左侧。
“苏离?”
那声音带着微妙的笑意,带着汗味与热气,带着她认得的重音结构——
是林烬。
但她没有转身。
她缓缓握紧卡片,那张曾经用作信号导入的银白卡片微微震动。
是真的。
连接波段匹配。
林烬走上前,把一罐未开封的咖啡塞进她手里,像是从跑步中顺道买下的一瓶水一样自然:“我从三号口追过来的,你跑得真快。”
她没接,而是盯着他的眼睛问:“你从哪里过来的?”
林烬一怔:“b层街道入口。”
苏离立刻点头:“不对,b层街道已被系统关闭三小时四十七分钟。你是被注入伪逻辑的结构体。”
林烬笑了笑,没再说话。
而后,整个人如被撤回一样从现实中抹除,连同那瓶未开封的咖啡,一起在她掌心留下一缕极细的数据脉络痕迹。
——是个测试人格。
系统刚刚试图诱导她“相信”。¨小′说¢C\M\S, /已~发+布·最¨新-章?节?
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苏离站在广场中心,环顾四周。
街上人来人往,但没有一人有明确目的,他们像随机生成的行为节点,一会儿弯腰捡地上的传单,一会儿与空气交谈,一会儿试图向她搭话。
每一人都可能是系统放下的鱼饵。
她必须自建一个“信任识别模型”,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被同化进伪剧本结构中。
昭渊终于开口,语速极快:“你现在位于副本中心的‘信任算法诱导区’,我们检测到系统放弃了明确敌意,转而使用‘语义亲和攻击’。”
“我能维持多久?”
“未知。”昭渊语气凝重,“但它已经调用了你的‘长期记忆片段’,这意味着你熟悉的所有人,甚至是你根本不记得的人,都会在这里以某种方式出现。”
苏离冷笑:“它连我没记住的回忆也不打算放过了。”
“正是如此。”昭渊回应,“这不是情感攻击,这是结构逼近模型。它试图在你毫无防备的缝隙里‘接手你的信任逻辑’,让你以为你选择了相信。”
“不是被欺骗。”苏离喃喃,“是主动‘允许它骗我’。”
她向街道一侧走去,脚下的地砖开始闪现微弱提示:
【检测到目标识别结构不稳定】
【建议重新加载角色信任网络】
【是否自动为您构建社交认知模拟?】
她没有回答。
但下一秒,系统没有等她选择,而是直接——替她回答了。
四周人群忽然“立场转移”。
他们不再漫无目的地走动,而是开始朝她汇聚,言语变得精准、语调开始拟合她过往熟悉的对话习惯:
“你还记得上次我们坐公交被罚款的事吗?”
“苏离,我刚看到z那家便利店又贴出打折了。”
“你是不是最近不怎么睡觉?黑眼圈都起来了。”
这些人,她全都不认识——
但每一句话,都是她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她脑中一阵剧痛,意识几乎被拉入一个被剪辑过的“回忆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