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我,博士,地下室出道 > 第4章 咸鱼的第一要义——善用工具

第4章 咸鱼的第一要义——善用工具

置,在整个教研室最深处、最不起眼的角落,紧挨着一排顶天立地的铁皮文件柜,旁边就是嗡嗡作响的中央空调服务器,头顶的灯管还坏了一根,一闪一闪的,光线昏暗,看起来就像是被硬塞进来的“加座”。

而徐涛,则被分在了他同门旁边,一个相对中心、热闹的位置。

“行吧,‘天选之子’的待遇就是不一样。”林浩自嘲地笑了笑,抱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几本书,默默地走向了自己的“领地”。那个角落仿佛自成一界,与不远处主流团队的热烈讨论氛围格格不-入。

搬来电脑,布置好工位后,林浩的“文献综述”现代化攻坚战,就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里,正式打响了。

他先把三篇论文一股脑地扔进了“PaperGPT”。几分钟后,三份条理清晰的中文摘要和观点提炼就生成了。他再把这些摘要复制到文档里,开始进行他的“拼凑”大业。

他决定先从背景介绍写起。他把第一篇论文的引言扔进翻译软件,得到了一段读起来狗屁不通的中文。比如,原文的“this work shed new light on the field”,被精准地翻译成了“这项工作把新的灯棚扔在了地上”。

林浩哭笑不得,只能一边对照着原文,一边发挥自己高考语文130分的功力,对这些机翻文字进行“人工润色”。他感觉自己不像在写综述,更像是在做考古文物的修复工作。

接下来是核心部分。他需要阐述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他把第二篇论文里的内容和第三篇硕士论文里的内容打散,像洗牌一样重新组合。他觉得自己的逻辑很清晰:先把A的优点和B的优点放一起,显得前景一片光明;再把A的缺点和B的缺点放一起,显得挑战十分严峻。这样一来一回,充满了辩证法的哲学光辉。

最难的是图表。陈默要求他自己画图,但他连画图软件都没用过。于是,他再次发挥了“野路子”智慧。他把论文里的图表截图下来,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一点一点地“描”。至于坐标轴上的字,他就用文本框打上去。虽然字体和原图略有差异,线条也有些歪歪扭扭,但乍一看,倒也像模像样。

为了让自己的报告显得更有“深度”,他甚至胆大包天地自己“创造”了一张对比图。他把A论文里合金A的强度和B论文里合金B的韧性,画在了同一张图里,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本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结合A的高强度和B的高韧性!

他为自己的这个“创见”激动不己,感觉自己己经触摸到了科研的本质——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就这样,林浩奋战了整整五天。他每天坐在自己那个昏暗的角落里,听着不远处主流团队的热烈讨论,闻着身边服务器散发出的热风,勤勤恳恳地“创作”。他虽然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在投机取巧,但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能把这份“作业”做得漂亮一点,至少,不能让那个看起来很厉害的导师觉得自己是个纯粹的笨蛋。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他想当一条咸鱼,但又是一条有那么点“偶像包袱”的咸-鱼。

第六天晚上,当他终于把五千多字的报告敲完,并且配上了七八张自己“手绘”的精美图表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完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

他通读了一遍,感觉非常满意。文章结构完整,引经据典,图文并茂,中英文献结合,充满了国际视野和前瞻性思考。除了里面那些核心内容他自己也不是很懂之外,堪称完美。

“涛哥,快来我这儿,帮我看看,我这篇综述,能不能评个‘江北大学年度最佳新人报告’?”林浩得意地冲不远处的徐涛招了招手。

徐涛溜达过来,在他那个狭小的位置上探头看了一会儿,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靠,浩子,你这是下了血本了啊!这格式,这排版,这图表……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哪个顶刊的编辑呢。就你这态度,当咸鱼都屈才了,你应该去竞选学生会主席!”

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林浩的信心彻底爆棚。他将文档郑重地命名为“关于高熵合金研究进展的综述报告-林浩”,然后点击了发送,邮件收件人是陈默。

做完这一切,他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场神圣的仪式,光荣地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他心安理得地靠在椅子上,准备晚上和徐涛去搓一顿烧烤。

至于这份报告的内在质量……管他呢!咸鱼的第一要义,就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