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白天的时间几乎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尽管傅莹时不时派丫鬟出去看一看,但一直没有任何消息。¢d¢a¨w~e-n¨x+u′e′x*s¨w!.~c/o?m,父母忙着应酬宾客,没有太多时间陪她,她一直很无聊。
好不容易捱到亥时,她方才看到玉枝急匆匆地从屋外进来,喘着气用并不流利地汉语对她说道:“来了……迎亲的人,来了。”
傅莹还站在地上啃着果子,听到迎亲的人过来,慌忙将果子放下,坐回到炕上。果然过了一会儿,几个穿着红色吉服的中年女子进了屋,见其打扮倒不像普通人。
这几个人具体是什么来历,因家里人没有提过,傅莹也不十分清楚,不过既然娶她的人是皇帝之子,那么这几个人想必也是来自宫中。
这几个人见了傅莹之后,皆是满面笑容,用满语说道:“新娘子久等了。”
傅莹坐在炕上,听到她们称自己“新娘子”,略带羞涩地用满语道:“夫人们也辛苦了。”
那几个迎亲的女子听罢,觉得傅莹甚是懂礼,笑得更开了。,求*书.帮_ /已!发?布.最?欣·璋-结·她们走过去,拿出梳子等梳头之物,开始给傅莹梳发。
因傅莹的梳妆台、铜镜等物已经提前一天送至四阿哥弘历那里,傅莹屋中虽有别的铜镜,此时外人在场,也不好意思让丫鬟去拿,免得人家说自己多事。故而这几个人给自己梳了个什么发式,傅莹全然不知。
那几个迎亲的女子给傅莹梳好了旗髻之后,又给她的头发上插了一只通草小人儿。然后,玉净将内务府的嫁衣端来,扶着傅莹下了炕,帮她穿上。
这嫁衣傅莹早就见过,心里已失了好奇,她正低头盯着自己的鞋。这婚鞋和自己想的不同,竟然是蓝色的。
正纳闷这鞋为什么不是红色,一个迎亲的妇人突然拿出了一个东西,挂在她的脖子上。东西不沉,她把视线往胸口处移了移,看到了一面小镜子。
她正纳闷为何要给自己胸前挂一面小镜子时,眼前突然变黑,原来自己已经盖上盖头了。
她本以为自己还要带一顶凤冠,就像看过的那些古代影视剧出嫁的新娘一般,但她发现到目前为止,就没有出现过“凤冠”这种东西。?x/i?n.k?s·w+.?c?o·m\
想到这里,她还是有点小失望的,毕竟在影视剧中,新娘的凤冠都是相当漂亮的,出嫁之前,她特别想亲眼见一见那顶属于自己的凤冠。
等盖好了盖头,一个迎亲的妇人告诉她,一会儿她大哥过来,将会把她抱到轿中。
傅莹想,就让人家在这里陪自己干等大哥傅广成过来,着实有些不妥,于是顶着盖头安排玉净等丫鬟给她们端茶倒水,吃点水果点心。
这几个迎亲的妇人道过谢之后,又夸赞傅莹好看,和四阿哥是郎才女貌,十分般配。
听她们夸自己好看,傅莹嘴上虽说着“过奖”,但心里还是十分受用的,但后来听到她们说她与那个未来的乾隆皇帝“十分般配”,便没有半点高兴之意,想以后与他“般配”的女子可多得去了。
厚重的嫁衣在这个季节穿在身上十分难受,傅莹额头渗出了不少汗珠,她和丫鬟要了块帕子不间断地擦拭,并时不时用帕子扇几下。
玉枝看出傅莹难忍炎热,便拿了把扇子,给她扇风。见玉枝这么贴心,傅莹连连道谢。见自己的小姐和自己道谢,玉枝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虽然和丫鬟道谢也不是她第一次这么做了。
也不知等了多久,她大哥傅广成终于姗姗来迟。进屋之后,和迎亲的妇人们寒暄了几句,便横抱起傅莹朝屋外走去。
因傅莹屋子到富察府正门距离并不近,傅莹担心傅广成抱着自己走这么长的路会有些吃不消,虽然原主的身体偏清瘦。
于是走了小半截路之后,傅莹对傅广成说道:“阿浑(满语‘哥哥’的意思),要不你将我放下来休息休息吧。”
傅广成摇了摇头道:“这样做不吉利,你放心好了,将你抱至轿中我还是能做到的。”
傅广成虽这么说,傅莹仍是不放心,于是打算和他说几句话,分散一下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