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方请注意法庭纪律!”审判长严肃警告钱昆的失态。
交锋进入质证环节。真正的战场开始。
叶知秋首先出示关键证据:苏云澈在“云澈科技”时期的加密云盘备份,里面有几份带有时间戳的、关于“云澈-β”核心参数(临界温度提升路径、特定稀土掺杂方案)的草稿笔记;以及几位从天启“雷霆”项目组离职的核心工程师(在叶知秋强大的法律攻势和深蓝的资源保障下突破心理防线)的证词,他们证实王浩在项目初期直接提供了“云澈-β”的关键参数框架,要求团队在此基础上“完善”。
钱昆则出示了天启精心伪造的“独立研发记录”,试图证明时间线早于苏云澈的笔记,并质疑苏云澈笔记的真实性和时间戳可篡改性。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叶知秋的质询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入对方证据链的每一个伪造节点。她引述专利法条、技术规范、逻辑推理,将天启伪造的记录批驳得体无完肤。而钱昆则显得越来越急躁,更多地使用煽动性语言和人身攻击(暗示苏云澈精神状态),被审判长多次警告。
旁听席上,沈清歌坐在前排,清冷的目光落在叶知秋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凌霜则坐在角落,如同隐形人,但锐利的眼神扫视着全场,评估着安全风险。¨狐/恋!蚊¢穴¨ ·耕_歆`最~哙~顾清影(科研女神)也悄然到场,专注地听着技术细节的辩论。
当焦点转向“燧石”专利的恶意干扰时,叶知秋出示了“深渊回声”水军组织的后台交易记录(通过凌霜的国安渠道获得)、被收买“专家”的秘密银行流水、以及技术专家对林薇控诉视频的逐帧分析报告(指出其微表情和语言逻辑的明显表演痕迹和胁迫特征)。
铁证如山!王浩面如死灰,身体微微发抖。钱昆额头冒汗,强作镇定:“这些……这些所谓的证据来源不明!可能是星火科技自导自演!技术真伪才是关键!原告声称的‘常温超导’根本违背现有物理定律!我要求法庭允许我方专家证人出庭,对‘燧石’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专业质疑!”
这是王浩阵营的最后一搏——在技术层面,利用所谓的“权威”质疑“燧石”的科学性,从根本上动摇星火专利的根基!
审判长同意了请求。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边眼镜、看起来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被重金收买的材料学“权威”张博远)走上证人席。他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审判长,各位。根据现有凝聚态物理理论,常温常压下实现稳定的超导态,在热力学第三定律框架内存在无法逾越的能垒。苏云澈先生展示的悬浮现象,存在诸多疑点,无法排除是精心设计的磁悬浮或全息投影效果。其专利申请中描述的材料结构与能量场稳定机制,在物理模型上无法自洽,缺乏严谨的理论支撑和可重复的实验验证。因此,本人认为,‘燧石’专利所描述的技术,存在根本性的科学缺陷,其真实性存疑!”
老教授的话语带着学术权威的光环,极具迷惑性。旁听席上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一些原本倾向于星火的科技记者也露出了犹疑的神色。王浩的眼中闪过一丝病态的希冀。
叶知秋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动。直到老教授陈述完毕,她才缓缓站起身,走到证人席前。她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穿透金丝眼镜,落在张博远脸上。
“张教授,”叶知秋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您刚才提到‘现有凝聚态物理理论’和‘热力学第三定律框架’。请问,您所依据的,具体是哪几篇经典文献?能否阐述一下‘燧石’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到的‘拓扑量子态稳定机制’,在您所说的理论框架下,具体违反了哪一条定律或公式?”
张博远微微一怔,他没想到叶知秋一个律师会问如此专业的技术细节。他试图含糊其辞:“这个……涉及非常深奥的理论,不是三言两语……”
“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张教授。”叶知秋打断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作为专家证人,您有义务清晰阐述您的质疑依据!具体文献!具体定律!具体公式!请您列举!”
张博远额头开始冒汗,他本就是被拉来站台的,对“燧石”专利的核心理论一知半解,哪能回答如此精准的提问?“这……这需要复杂的计算和模型推导,在法庭上……”
“您无法列举?”叶知秋步步紧逼,语气如刀,“那您依据什么断定它‘无法自洽’、‘存在根本性缺陷’?是您深厚的学术直觉吗?”
旁听席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