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诏国的代表段思平也站起身来,义愤填膺地说:“之前齐国在与我国的贸易中,恶意压低我国手工艺品的价格,损害了我国的利益。此次通商大会,必须制定严格的价格规范,防止此类不公平交易再次发生。”大齐国的田文脸色微微一变,狡辩道:“市场价格波动本属正常,怎能说是恶意压价?南诏国的手工艺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自然难以统一。”
大渊国的代表哲别一直静静地听着,此时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我大渊国的马匹是各国争抢的战略物资,在通商中,我们希望能换取到足够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同时,对于贸易的运输安全,我们也十分关注,各国应共同保障贸易商队的安全。”
一时间,各国代表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大厅内气氛紧张得如同拉紧的弓弦,仿佛随时都可能断裂。皇帝李隆坐在龙椅上,看着争论的众人,眉头紧锁。他深知,若不能妥善解决各国之间的分歧,此次通商大会极有可能以失败告终。
就在局面陷入僵局之时,大乾国的皇帝李隆站起身来,威严地说道:“诸位卿家,此次通商大会关乎五国的兴衰荣辱,切不可因一时的利益之争而破坏了和平的大局。朕提议,我们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一套兼顾各国利益的通商规则。首先,关于关税问题,可根据各国商品的种类和价值,制定合理的税率,确保各国在贸易中都能获得公平的利润。其次,对于贸易港口的选择,可采用轮流优先的方式,让各国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商品。再者,设立专门的贸易监管机构,负责监督贸易过程中的价格公平和商品质量,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对于大渊国关心的贸易运输安全问题,五国可联合组建护卫队,保障商队的安全通行。!鸿*特¢小+税*网* *嶵\鑫?蟑′节_哽?芯\筷,”
李隆的一番话,犹如一阵春风,吹散了众人心中的阴霾。各国代表听后,纷纷陷入沉思。大齐国的田文心中虽有些不情愿,但也明白皇帝所言甚是合理,若继续坚持己见,恐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对齐国不利。于是,他微微点头,表示同意皇帝的提议。
大幽国的慕容恪、南诏国的段思平和大渊国的哲别,经过一番权衡,也都表示认可。随后,各国代表就具体的通商条款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和协商。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妥协、相互让步,经过数日的艰苦谈判,终于达成了一致。
五国共同制定了《五国通商条约》,条约规定:各国之间互免关税,鼓励商品自由流通;建立统一的贸易市场,规范商品价格和质量标准;设立贸易仲裁机构,负责处理贸易纠纷;五国联合组建贸易护卫队,保障商队在各国境内的安全通行。同时,条约还对各国的优势产业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和合作,比如大乾国的丝绸、茶叶与大幽国的铁器、大齐国的海产品、南诏国的手工艺品、大渊国的马匹等,形成了一个互补互利的贸易体系。
《五国通商条约》签订的那一天,长安城内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各国代表在万民的欢呼声中,郑重地在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此,五国之间的贸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通商条约签订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大乾国的丝绸和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往大幽国、大齐国、南诏国和大渊国,深受各国贵族和平民的喜爱。大幽国的铁器因其优良的品质,成为各国打造兵器和农具的首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大齐国的商船满载着海产品和各种海外奇珍,穿梭于各国的港口之间,齐国的商业更加繁荣昌盛。南诏国的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各国的市场上大放异彩,为南诏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大渊国的优质马匹则成为各国军队和交通运输的重要力量,大渊国也通过贸易换取到了大量的粮食和生活用品,改善了国内人民的生活。
随着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大乾国的儒家文化、大幽国的游牧文化、大齐国的商业文化、南诏国的多民族文化和大渊国的草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多元包容的新文化氛围。各国的学者、艺术家、商人等相互往来,交流学习,促进了各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大乾国的都城长安,出现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和使者。他们带来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与大乾国的百姓相互交流,彼此影响。长安的街道上,不仅能听到大乾国的语言,还能听到大幽国、大齐国、南诏国和大渊国的语言。各国的美食、服饰、音乐、舞蹈等在长安城内竞相展示,吸引了无数百姓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