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堆积了厚厚一层,彩绸挂满了树枝屋檐,空气中弥漫着浓烈到化不开的花香。
无数人的嗓子喊哑了,无数人挤丢了鞋子,更有甚者激动得晕了过去。
沈瑜勒住座下照夜白,抵达了那座耗费数十万缗,金碧辉煌的公主府。
府内早己宾客云集,高朋满座。
三相文彦博,富弼,刘沆,参知政事赵概,王举正。
枢密使韩琦,三司使陈旭,开封府尹包拯,翰林学士欧阳修,牧判王安石,吕公著等人。
以及沈瑜的同年们。
可以说,沈瑜这一婚礼,基本集齐了北宋百分之七十的名人。
就连唐宋八大家,除了唐朝那两位,都在这儿了。
最重要的仪式却扇礼,在喜堂内进行,龙凤红烛高烧,映得满堂生辉。
沈瑜与赵徽柔并肩而立,站在堂前。
赵徽柔依旧用那柄绘着鸳鸯戏水的团扇,严严实实地遮住了倾世容颜。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沈瑜身上。
按照习俗,新郎需作一首却扇诗,打动新娘,令其心甘情愿放下团扇。
这却扇诗,要说有名的比如李商隐所作的《代董秀才却扇》。
正所谓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苏轼在下面急得抓耳挠腮,小声对苏辙嘀咕:“大哥怎么还不做诗,快作诗啊!那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劲头拿出来啊!”
曾巩,章衡等人也含笑期待。
沈瑜看着眼前执着团扇的新娘,想到一路的点点滴滴,心中柔情万千。
他朗声吟道早己准备好的好事近。
云度鹊成桥,青翼己传消息。彩伏蕊宫初下,应人间佳夕。
龙烟缥缈散妆楼,香雾拥瑶席。准拟洞房披扇,看仙家春色。
满堂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喝彩!
词句典雅含蓄,开篇借鹊桥,青鸟之典,暗喻姻缘天定。
最后两句准拟洞房披扇,看仙家春色,既点明了却扇,更是将新娘首接比作仙家春色,是仙界才有的绝美风景。
期盼之情,赞美之意,爱慕之心,尽在其中,含蓄而炽烈!
“妙啊!”
苏轼又又又是第一个按捺不住,抚掌高声喝彩!
“看仙家春色!此句绝矣!将公主比作仙界春色,既尊贵无匹,又旖旎动人!大哥,大才!大才!”
“张三影的调?好一个应人间佳夕!切时切景,情韵悠长!”欧阳修也忍不住点头称赞。
“词风婉约雅丽,用典精妙,情深意长。状元郎才情,老夫佩服!” 连富弼也捻须微笑,由衷赞叹。
“仙家春色...好!此喻甚好!恰如其分!” 连素来持重的章衡也忍不住低声叫好。
满堂宾客,无不被这首情真意切的《好事近》所折服,赞叹之声此起彼伏。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团扇之后的新娘身上。
在沈瑜深情吟诵和满堂赞叹声中,那柄执着的团扇,终于有了动静。
团扇之后,赵徽柔的肩头微微颤动。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只见一只白皙纤柔的玉手,缓缓抬起,带着羞涩的轻颤,将那柄绘着鸳鸯的团扇,一寸寸、一点点地向下移开...
刹那间,满室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