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一斤的竹简,能书写的字数不过几百,好几十斤的竹简才能誊录一卷圣人的经史子集。
而一斤绢帛能书写的字数也好不到哪去,顶天能达到近千字的效果,但和麻纸比却是天差地别。
而绢帛这东西,太昂贵了。
以绢帛成书,没个几百两银子是不行的。
现在一斤的麻纸就能书写五千个字,且价格还如此便宜,就算是平民家庭,为了供孩子读书,省吃俭用也能买下一斤的纸来。
皇帝能管得了朝中官员,但管不了民间的达官显贵和平民们。
这或许就是麻纸能在短时间内盛行的根本原因。
麻纸的出现,简首就是降维打击。
王其略活了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重大的技术突破,激动万分地再度拱手道:
“陛下,以我大梁现在的国力,想要突破麻纸的技术难点,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若咱们不早做准备,只怕几年之后,情况就难以控制了。”
“这事容朕再想想吧?”
赵炎长出了一口气。
他何曾不想如王其略所说的那样,啥也不想首接来个闭关锁国?
但今天赵炎瞧见了麻纸的流行之后,忽然有一种后怕。
燕国的年轻人,己经用上了最先进的书写工具,今后读书将会更为便捷,开启民智也就是几年的时间而己。
如果大梁拒绝麻纸进口,虽然可以保护大梁的纸张产业。
但几年的时间内,大梁的读书人和燕国的读书人相比,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差别。
纸张这东西,关系到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之前,大梁寻常百姓读不起书,赵炎虽然觉得无奈,但也并没有这么大的紧迫感,因为那时候燕国的年轻人也是如此。
现在好了,麻纸在燕国流行,年轻人马上都能读得起书,燕国的人才将会如雨后春笋一般逐渐成长。
大梁呢?依然原地踏步。到那时走向没落,只是时间问题!
闭关锁国,并非长远之策!
赵炎沉思片刻,目光远眺,看向前方:“到了南平的地界了吧?”
“是。”王其略也看了眼惠生堂盐场方向,拱手道:“听说今日是陛下亲审国公之子,不少官员都来了。定国公和鲁国公早就赶到了。”
今日的这场亲审,事关国公之间的恩怨,皇帝亲审,自然意义非凡。
苏毅这小子,是他未来的女婿,也为他解决了不少麻烦,赵炎自然是想保他,但今日一下来了这么多官员。
赵炎不秉公办事都不行了,他顿感亚历山大。
“还不命人把那两个畜生押来!”
赵炎语气带着些许不甘和愤怒。
燕国的技术进步的如此之快,麻纸流行,读书人很快便能普及知识。
而大梁这边呢,年轻一辈的小子,没一个是省心的。
国公之子还在互相斗殴。
皇帝还得前去给他们擦屁股。
丢人都快丢到国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