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郑伦说过,他曾在昆仑山上学艺,虽不知他师门何处,但陈塘关守将李靖,却是他的同门。
父亲何不写封书信,一来向李靖报信,二来请李靖师门派人前来替郑伦报仇。
我听说李靖有三子,小儿子虽不知如何,但大儿子和二儿子着实了得,又曾拜在异人门下学得道法。
就算郑伦师门不派人来,只要李靖肯让他地二个儿子出手,征讨伯邑考之事,还是有希望的。
”
苏护听了苏全忠的话,也觉有理。
当即写了封书信,让苏全忠亲自送去陈塘关,务必要交到李靖手中。
陈塘关李靖接到苏护手书之后,却甚是为难。
你想,郑伦和他虽有同门之谊,但二人都只是随度厄学艺而已,你说要有什么交情,却也难说,彼此知道对方而已。
只是此时苏护书信在此,不理会吧,怕苏护难堪。
理会吧,此事牵扯修道之人,只怕接上就有麻烦。
思量了许久,李靖最终还是决定不去理他。
李靖对苏全忠说道,郑伦已死的消息,自己会想法传回昆仑山中,至于其它之事,自己就没办法了。
自己要镇守陈塘关,不能离开,至于二个儿子吗,虽然的确拜异人为师,但年纪尚小,也没学到什么东西,不好意思去两军阵前帮忙,还是请苏护另想他法吧。
苏全忠满怀希望而来,没想到李靖竟会如此说话。
虽然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告辞而去。
走到李府门口时,却见有二个少年一路说笑迎面而来,周围的家丁纷纷行礼,口中只称二位少爷。
苏全忠心中一动,这二个少年就是李靖的二个儿子了。
此时望去,只见二人神采奕奕,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苏全忠脑中陡生一念,你李靖不是不让二个儿子去帮我吗?我就让你二个儿子自己去,看你如何说法想到此处,苏全忠向二个少年问道,“你二人可是李靖之子?”
这二个少年正是李靖地二个儿子金吒,木吒。
此时就有人相问,就道,“我二人正是家父之子,这位将军有何事?”
却是苏全忠穿着军服,二人认得是将苏全忠一听二人回答,顿时大哭,倒让金吒木吒二人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