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唇枪舌剑,激烈程度仿若一场无声的厮杀,气氛紧张得几近窒息。
皇帝倒是没有着急做出决定,而是暗暗的在观察着几个皇子的表现,特别是秦宁的表现。
他本想秦宁若出来,顺水推舟,让秦宁成为主考官,算是给秦宁去汉中之前的一点儿补偿的。
可等了好久,秦宁竟然没有动。
皇帝瞪了眼秦宁:“这个老九,真是气死朕了,给他使了几次眼色了,竟然无动于衷。他究竟是故意不动的,还是真的不想做这个主考官。”
秦宁倒是没有急。
他听公孙泱的话,不争就是争。
皇帝眉头紧锁,仿若乌云密布,抬手重重一挥宽大的衣袖。
顿时,群臣瞬间噤声,整个朝堂落针可闻。
皇帝那威严的目光仿若实质化的利箭,直直落向一直沉默不语、仿若置身事外的汉中王秦宁,缓声道:“老九,众人争论不休,你却一直未发一言。此事朕想听一听你的见解。”
“儿臣对春闱一事不甚了解。还是多听听几位皇兄和诸位大人的。”秦宁躬身道。
狗东西,竟然谦虚了。
秦肃秦辰和其余几位皇子一阵惊讶。
“莫要推诿,如实说来便是。”皇帝道。
秦宁身着一袭玄黑色长袍,气质温润如玉,仿若春日暖阳下的翠竹,谦逊内敛。他上前几步,躬身行礼,姿态恭谨至极,轻声道:“父皇,儿臣惶恐。实不相瞒,儿臣才疏学浅,于这春闱主考人选这般重大之事上,仿若盲人摸象,实在不敢妄加论断。”
“科考取士,犹如社稷之命脉根基,关乎千秋大业,需得主考官德馨兼备、经验老到,方能镇住场子,稳保全程无虞。”
“儿臣年纪尚轻,阅历浅薄,朝堂权谋、科举门道皆一知半解,难以权衡诸位大人所言优劣长短。此事干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儿臣不敢置喙,还望父皇凭借圣明睿智,洞察秋毫,权衡利弊,定能选出那最合适、最能服众之人选,儿臣唯父皇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