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聪明的,起码在这商业智慧上,并不比自己差,差的只是眼光和思维的局限。而一旦在自己的提示下有了突破,便有举一反三之能。
孟九成脸上露出赞赏笑容,冲着胡城主一伸大拇指,赞道:“你能想我之未想,拾遗补缺,举一反三,甚好,甚好。我看,商务部的工作便全交给你好了。”
“孟帅过奖了。”胡城主赶忙躬身拱手,不想孟九成竟如此看重。
自己封的官员自己不尊重,让别人看了,又会如何想,又怎会得到重视?
孟九成自然知道“上有所好,下必行焉”,做好表率,得利的最终还是自己。`我,的?书.城¢ .首?发′
接下来,孟九成便把完善交易所规则制度的工作交给了胡城主等人,毕竟他的精力不能老放在这些琐碎的事务上。
而且,他也开始相信古代人的智慧。在接下来的汇报中,孟九成听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却让他心情复杂。
“卑职只是听说,来时匆忙,还未派人去求证其实。”胡广和看孟九成神色变幻,也不知道是喜是怒,忙补充道:“卑职回去后马上去问,如果属实,不知该如何处置?”
胆子好大,好有冒险精神的商人。孟九成垂下眼睑,并没有马上回答。
按照胡广和听来的消息,已经有商人从青岛去辽东贩马,当然不是卖给红巾军,而是贩到南宋。
众所周知,南宋缺马,如果拥有一匹象样的马,就如同后世有了私家车般风光显眼。当然,你或许能买到驽马,但要能骑乘作战的战马,那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从辽东贩马到南宋,绝对是暴利的买卖。有商人冒险为之,其实也不足为奇。
让孟九成心情复杂的是,他以为这个主意只有他想得出来,且还在派人打探,根本没来及实施呢!
问题还是出在孟九成的谨慎小心的心态,辽东纷乱,他觉得打探清楚形势,也是等财政再宽裕一些,再实行买马之策。
当然,辽东自金廷南迁后,确实是一片乱局。
自从金朝与蒙古的野狐岭会战一役后,金朝精锐尽没,衰败亡已见端倪。
金主卫绍王对境内辽代遗民契丹人心存疑虑、戒备,恐其与蒙古人呼应;故下令境内各地,凡有契丹人居住者,须以二户女真夹一户契丹。
这条命令,引起了辽东耶律留哥的愤怒。他出身辽朝皇族后裔。当时正是金朝辽东的千户,他趁金国上京(今黑龙江阿城)、泰州(今吉林洮安四家子)守兵调防之机,于1212在隆安(今吉林农安)、韩州(今吉林梨树偏脸城)起义反金。
周围被金国压迫的百姓,纷纷加入。尤其是他前朝皇族后裔的身份,对契丹人,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号召力。不及数月。起义军已成气数,后与耶的合兵,竟拥众十余万。
一二一三年三月在上京临潢府,耶律留哥称王,国号辽,建元元统,史称东辽。
随后,金国的咸平路招讨使蒲鲜万奴奉命征讨耶律留哥,率领着大军直逼辽河杀来。
耶律留哥认为没有办法和如此强大的敌人相抗衡,便选择归附蒙古,与蒙古将按陈那颜结盟共同抗金。
不久,辽金两军交战于迪吉脑儿(辽宁昌图),在蒙古军援助下,耶律留哥奇迹般地大败金军,初步稳固了新生的政权。
而在另一边,金主竟然不但原谅了蒲鲜万奴,反而于第二年(1214年)升其为辽东宣抚使,在归仁县(今辽宁昌图四面城)率四十万大军,二战耶律留哥。
由于蒲鲜万奴的轻敌,耶律留哥再败金军,并收服安东同知阿怜,尽有辽东州郡,遂建都咸平(今辽宁开原老城镇),号曰“中京”。
由于金国对蒙古战争连年不利,国力迅速衰弱。蒲鲜万奴预测到金国即将灭亡,竟然也在一二一五年春发动兵变,反叛金国。蒲鲜万奴在东京建都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史称东夏国。
尽管耶律留哥和蒲鲜万奴这两个家伙都造反了,却没和好的迹象。
蒲鲜万奴再度发兵,以攻取金国上京为战略目标,迅速占领了咸平、东京、沈、澄等州,接着又进攻婆速府路,攻掠上京城等地,只派副元帅移剌都镇守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