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并不象金廷,只视其为缴纳赋税的对象。而因为百姓要占有必需的生活资料,又转而视其为负担。
因为要打败敌人,便要牺牲平民百姓而不惜,这不是孟九成的作风。
让别人无私地为自己的事业而牺牲,除了圣人,便是疯子,孟九成自认并不属于这两类。
何铁脚结束了这一段浅水区的拉纤劳作,坐在席棚之内品尝着粥饭,并心满意足地得到了一张加盖红印的纸片,也终于积攒了属于自己的六亩土地,开始憧憬着盖房种地的生活前景。
十几年的辛苦劳累,除了满脚不用穿鞋也不怕石子的硬茧外,他就只有一个窝棚可住。
现在——嗯,赶紧吃,趁着这机会多拉几趟,多赚几亩地才是真的。¨小′说¢C\M\S, /已~发+布·最¨新-章?节?
不远处给平民百姓施粥的平场上早已或站或立黑压压地满是人,有的三五一伙,有的独自一人,等着施粥的开始。
一些胳膊上带着红箍的民团壮丁,手中拿着短棍,负责维持秩序。
见人群有些焦躁喧哗,一个红箍不高兴了,上前大声叫道:“午时正点开饭,还有一刻钟的时间。规矩再讲一遍,不得违犯,否则……”
“娘亲,那人说了,吃饭不要钱。”一个枯黄瘦弱的小女孩好象在河边刚洗完手脸,由母亲牵着,路过纤夫们的席棚,边走边高兴的说道。
“囡囡乖,等会就可以吃饱饭了。咱快点走,要不就抢不上了。”
妇人爱怜地摸着女儿的头,同时感觉饥火难言,盼望着立时吃饭喝粥,脚步匆匆,一个踉跄便要摔倒。
何铁脚赶忙伸手扶了一把,好言安慰道:“不用抢,要排队的。嗯,就是一个接一个挨着来,乱抢要挨棍子打哩!”
…………
“咣咣咣!”
听得锣声响起,人群喧闹起来。一个红箍大声叫道:“开饭时间到,排队,排人,人人都有,严禁争抢。”
又有几个身强力壮的红箍,持着短棍,上了前来,不客气地对想要挤到最前头的一些流民青壮,劈头就打,打得他们不敢再挤为止。
人流在十几口粥锅前慢慢移动,浓稠的杂粮粥一大勺一大勺地盛进百姓手中的碗里。
嗯,除了囡囡娘俩儿,只有一个豁了边的破瓦罐,怯生生地走到了锅旁。
舀粥的杂役有些发愣,上下打量了这对虽瘦弱却似乎洗过手脸的母女,看着小女孩眼巴巴地直舔嘴唇,不由得抽动了下嘴角,连盛了三大勺,直到将破瓦罐装满,还叮嘱了一句,“你们饿得久了,不可吃得太急,两个时辰后还会再开粥。”
“谢谢,谢谢。”母亲没口子的道谢,提着瓦罐和女儿匆匆走到一旁,小丫头的眼睛一直盯着冒着热气的粥,眨也不眨。
“慢点吃,慢点——”母亲忍着饥饿嘱咐着女儿,狼吞虎咽的样子让人心疼。
“唔,娘,你也吃。”小丫头吃得满嘴都是,还没忘了母亲。
“一起吃,呆会儿还有呢!”母亲欣慰地笑了,虽然面黄肌瘦,还透出几分秀丽。
咣,咣,咣……一阵铜锣声响了起来,然后几个红箍在一排桌子后又开始高声喊叫。
“盖房建屋的这方来;铺路修桥的这方来;疏浚河渠的这方来;会纺线织布的这方来;读书识字的这方来;会算账记数的这方来……管饭管饱,一稀两干,还有两升米二两盐的工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战事未止的情况下,官府也面临着物资方面的压力。
为了缓解压力,使新光复区的百姓能够尽快创造生产力,以工代赈是一个好办法。
当然,这个时候的劳力价格也最便宜,管饭又给米盐,便能让百姓们趋之若鹜,而且感恩戴德。
尽管喝粥饿不死,但力所能及的工作,并且能从中得到米粮,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毕竟只想喝粥混日子的懒人还是少数,而老弱病残则不在此列。
两升米就是四斤多,一个人在外做工,不仅管饭管饱,连家里人也至少能吃上粥饭,这可是长远的生计。
珍娘听着喊叫声,眼睛亮了起来。可瞅瞅身旁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