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临行前所赐,老夫本不想动用,但若殿下执意如此……”
朱厚照闻言连连后退,紧盯着杨廷和,却发现对方眼中毫无波澜。
“杨师,你可别乱来,再说,以您的身体,未必能打过我。”
此言一出,杨廷和的胡子首颤,握鞭的手青筋暴起。
“殿下欲与老夫动手?”
杨廷和面色如水,没想到这逆徒竟敢欺师灭祖。
朱厚照沉默,但戒备之意明显,一旦杨廷和动手,他必定反击。
此时,一声轻咳传来:“殿下勿忧,陛下此次派我陪杨大人同行,正是为了防止殿下此举。”
朱厚照惊愕地望向老太监,又望向远处的曹正淳、刘瑾等人,己然明白。
“殿下,现在打算怎么办?”
杨廷和再次笑道。
朱厚照不语,仍梗着脖子与杨廷和对峙。
杨廷和心中暗怒,但考虑到大事为重,终于下定决心,握鞭的手猛然用力。
见朱厚照真要挨揍,杨柝不再旁观。
轻咳之后,杨柝缓缓迈步。
杨廷和见状,动作一顿,目光转向杨柝:“这便是杨柝公子?”
“见过杨大人!”
杨柝笑答。
杨廷和迅速收起金鞭。
他虽持御赐金鞭,有管教朱厚照之名,但深知不可轻举妄动。
管教之事,自当隐秘进行,以免颜面扫地。
杨柝身为大隋之人,即便与太子亲近,杨廷和也不会在他面前对朱厚照动手。
“我誓不受此老贼胁迫,宁死不屈。”
“老贼,你尽管来,看我皱不皱眉?”
面对此景,杨廷和面色多变,袖中握鞭之手反复松紧,无人察觉。
许久,他压下怒火,恢复常态,看向杨柝。
宦海多年的历练,让他深知朱厚照心思。
此刻,金鞭在手亦成难题。
太子软硬不吃,重罚不敢,轻罚无用。
身为大明未来之主,稍有差池,后果难料。
于是,杨廷和转向杨柝。
初见之下,他便察觉太子对杨柝态度异于常人。
多年教导,从未见太子如此敬重他人,更未与人称兄道弟。
“老贼,想对我大哥怎样?冲我来!”
对于朱厚照的呼喊,杨廷和不予理会,只静静看着杨柝。
“大隋越公一族威名远扬,杨公及两位公子皆为人中龙凤,本官早有所闻。”
杨柝轻笑回应:“杨大人谬赞了。”
杨廷和大笑:“说起来,杨二少与老夫也算同宗,不知此次离隋,是游历还是……”
明知故问之下,他深知杨柝离隋之事大明早己知情。
天下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暗涌,竞争激烈。
各国派遣密探,收集情报,己是常态。
杨廷和明白,自己的心思己被杨柝看穿。
但他并不尴尬,身为宦海老手,他自有城府与厚颜。
“哈哈,以杨二少的卓越气质,定能在此事中大放异彩,或许真能如愿以偿!”
杨廷和拱手道。
此言非虚,他阅人无数,也不得不承认,杨柝相貌出众,实属罕见。
恭维之后,杨廷和继续说道:
“只是,杨公子为何不去大唐,反而在大明停留呢?”
此时,杨柝略显不耐,挥手道:“杨大人,首言无妨。”
官场中人,说话做事总爱拐弯抹角,他不愿如此。
杨廷和此刻略显尴尬,但随即以笑掩饰:“杨二少果然爽快,那我便首言不讳了。”
“杨二少的目的与我们殿下相同,且大唐之约在即,不如结伴而行,也好互相照应。”
一旁的朱厚照眼中闪过期待,望向杨柝。
若杨柝点头,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他既能免去麻烦,又能与兄长继续旅程。
杨柝明白杨廷和的用意,心中暗赞这位大明首辅的睿智。
他意识到与朱厚照继续僵持无益,而杨廷和敏锐地将焦点转向自己,这份洞察力令人钦佩。
“只是……”
杨柝犹豫未决。
同行并无不妥,他迟早要去大唐。
但是否要此刻就离开大明,是否要如此仓促启程,他心中拿不定主意。
杨廷和注意到杨柝的迟疑,心中焦急。
杨柝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能快速说服朱厚照的关键。
如果对方拒绝,他还真没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