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口子!”她首起身,声音清晰地指挥着田里的林大山和几个帮工的汉子。
林大山应了一声,用沾满泥浆的脚熟练地将入水口的泥土踩实、拍紧。
田里的水很快蓄到了合适的深度,平静如镜,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和远处筒车的剪影。
“娘,新田那边水也蓄好了!”林晚的声音传来。
她当前并未参与具体的劳作,只是沿着田埂缓步巡视,靛蓝的布衣在风中轻拂。
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块蓄满水的田地,如同将军检阅她的士兵。
意识深处,淡蓝色的系统界面悄然悬浮:
【盐碱地改良田蓄水完成,土壤墒情优良...】
【村卫队基础训练启动,凝聚力初步形成...】
【积分持续获取中...当前积分:+18/时辰】
“好!”王氏脸上露出笑容,抹了把额角的细汗,对着田埂上早己等候多时的妇人和半大孩子们喊道:“秧苗下田——!”
随着这一声令下,早己准备好的秧苗被小心地搬下田埂。
一捆捆墨绿色的秧苗,叶片宽厚油亮,叶脉清晰如刻,尖端带着锐利的锋芒,正是林晚精心培育的抗寒杂交稻种,在育种田里经历了料峭春风的考验,此刻根须盘结有力,充满了强韧的生命力。
妇人和孩子们赤脚踏入温凉的水田,泥浆瞬间没过脚踝,带来一种奇异的包裹感。
她们弯下腰,灵巧的手指捻起一小撮秧苗,分开,然后稳稳地插入松软的泥水中。
“唰…唰…唰…” 动作并不快,却带着一种传承了千年的、充满生命韵律的节奏。
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插入,都带着对土地的敬畏和对收获的期盼。
王氏也下了田,她的动作最为娴熟老练。
只见她左手握着一大把秧苗,右手如穿花蝴蝶般迅速分秧、插下,动作行云流水,又快又稳。
一排排嫩绿的秧苗在她身后整齐地排列开来,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间距均匀,深浅一致,稳稳地立在波光粼粼的水田中。
“王匠头这手插秧的功夫,真是一绝!”旁边田里的赵寡妇首起腰,揉着酸痛的腰背,由衷地赞叹道。
王氏笑了笑,没说话,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远处田埂上的女儿。
林晚正驻足在一处高地,静静地望着这片繁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
【群体协作效率提升,农业活动节点确立...积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