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眼睛一亮,点点头:“是我, 你是梁阿姨说的江厂长吗?”
“是我。/小·说*C-M-S^ .最.薪¨璋.結?埂?辛?筷+”江连月说, “麻烦你送我们去藤山村。”
“上来吧。”阿强挪了挪位置, 让到一边。
江学军坐到他身旁, 叫道:“阿妹,你坐这里。”
江连月上了拖拉机, 拖拉机就轰隆隆地朝城外开去。
江连月他们来到藤山村外的那座山脚下时, 禤村长和赵书记已经等在那里。
看见拖拉机, 他们迎上来,禤村长说:“江厂长,你们可算来了。”
江连月跳下拖拉机:“我们自己进村就行,怎么敢劳烦你们在这里等呢?”
“周干事打电话来说你上次下山受了伤,问我有没有平坦一点的进村的路,我怕你们找不到那条路,所以和小赵来带路。”禤村长说。
周家靖有打电话给禤村长?
江连月扬扬眉。
他倒是细心。
江学军说:“是啊,阿妹上次回家,浑身都是伤。′d′e/n*g¨y′a!n-k,a,n\.*c-o+m·要是有别的好走的路,远一点也行,慢慢走就好。”
禤村长点头:“有的,就是远一点,是一条小路,绕着山走,要走两个小时。我们村的人爬山爬惯了,喜欢抄近路爬山走,那条小路很少人知道。”
“可以开拖拉机过去吗?”江学军问。
禤村长摇头:“这条路很少人走,只能走人。”
江连月看他们手上还拿着砍刀,估计小路可能也不好走,说道:“还是爬山吧,快一点,上次我是上宝华山时摔的,爬这座山没事。”
江学军有点不同意,可是走小路的话,要多走好久,也很累,再三考虑后,他还是点了头。
江连月问阿强:“我将来经常要来这里收茶叶的,你是回去等到下午再过来,还是和我们一起去藤山村?”
阿强来时就观察到,这里只有一条进村的路,意味着如果村民们出入,都没有班车坐,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万一有人要运点什么东西,他们肯定也得请人,所以他立即说:“我返回去也麻烦,和你们一起去吧。”
先混个面熟,以后才有生意做。\第*一-看?书\惘~ ^蕞·欣\彰\劫′埂`薪+筷?
做好决定,几人也不再多说,爬山,下山,前往藤山村。
一回生二回熟,江连月这次有经验多了,勉强跟上了其他人。
这一次,他们到藤山村的时间也比上次早。
他们刚进入村口,就有人过来问:“村长,是收茶叶的来了吗?”
禤村长说:“是江厂长来了,回家拿茶叶吧。”
那人就高兴地往回走。
赵书记说:“村民们穷,就盼着卖点茶叶赚钱换点生活用品。”
江连月点点头:“现在大家都一样,不过要不了多久,这种日子就会结束了。”
等改革开放的风吹过来,社会就会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会变好。
禤村长和赵书记却以为她的意思是,她来收茶叶,会改变村民们的生活的,立即笑开来。
“借你吉言。”禤村长说。
“有江厂长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赵书记说。
他们往村里走,不断地有人过来问,是不是收茶叶的来了,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都欢喜地回家了。
江连月他们走到村公所,刚坐下来喝口水,已经有人捧着瓷罐来了。
江连月也不休息了,站起来开始验茶收茶。
她先打开第一个来的村民手里的瓷罐,倒出几根茶叶,看那色泽翠绿,条索紧致①,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可以按一等品来收。”
为避免她来收茶叶时发生争执,江连月在端午前就和禤村长说了自己收茶叶的规则,按品质分一二三等,一等品每两五毫纸,二等品每两四毫纸,三等品每两三毫纸。
其实按照国家规定的茶叶标准,应当是分六等十二级,只是她现在还没成规模,操作起来太过麻烦,所以她简化了分类等级。
村民听说自己的茶叶是一等品,喜上眉梢:“好好。”
接下来几位村民都是一等品,江连月定品级,江学军称重给钱,交货即给钱,村公所里顿时喜气洋洋一片。
直到一位大婶,她拿来的是一个竹筒。
江连月倒出里面的茶叶闻了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