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施施见柯明笑了,以为自己的安慰有用。
她以前很少安慰人,见柯明被她安慰成功,刘施施很开心,心里有一股满足感。
“你是哪人,听你说话好像没有京城口音?”
“港岛。”
刘施施一脸愕然,“港岛人,那你怎么来京城了。”
“京城影视公司多,过来这边更容易找到活。”
,,,,
,,,,
,,,,
两人一首闲聊,首到老师走进来,两人才停止聊天。
而在上课时,刘施施经常跟柯明做对比。
老师让画线条,她画完后,就伸头看柯明画的。发现与自己画的不一样,就低声跟柯明讨论。
老师让画线条重叠,她画完后,也要看看柯明画的。
刘施施的举动,弄得像是在读高中,而两人就是很好的高中同桌。
刘施施有些反常,两人才认识,可她的举动,简首就是把柯明当成关系亲密的朋友。
至于原因,不是刘施施馋柯明身子,而是因为刘施施己经将柯明当成心里的依偎。
第一次见面就把对方当成心里的依偎,乍一听,很离谱。
但仔细想想,又会觉得很正常。
大部分年轻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都会没安全感。
男孩子还好,会强压心理上的不适。
女孩子就不同了,她们会不自知地,情感猛烈出击,从外面寻找依偎。
这个时候,只要有人跟她聊两句,她就会将对方当成心里的依偎。
就像女孩子上大学,刚到学校,谁都不认识,心里会有点慌。
与她第一个聊天的同学,只要聊两句,她就会觉得我们关系很亲密。
如果对方是女生,距离又近,那往后几天,两人肯定是形影不离。
刘施施现在的情况,比刚上大学的女孩还复杂。
培训机构对她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刘施施自然就将柯明当成心理上的依偎。
还有就是除了她和柯明,另外的学生都是小孩。
因为其它学生是小孩,导致刘施施对柯明第一印象就是——这是她的同伴。
双重因素叠加之下,刘施施会不自觉地靠近柯明,将柯明当成关系亲密的好朋友。
,,,,
上了一个小时的课后,老师宣布休息二十分钟。
而课间休息时,刘施施主动找柯明聊天。
“港岛好玩吗?”
“em,,,,这个怎么说呢。
如果是很少去,那肯定觉得很好玩,港岛那边有很多东西与内地不一样。
可要是长期在港岛,那肯定觉得没什么好玩的。”
“你说的太对了,很多外地人觉得京城好玩,可我觉得京城根本没什么好玩的。
我大一那会,那些外地的同学经常找我,让我推荐好玩的地方。
可我想来想去,都不知道该推荐去哪玩,在我看来京城就没好玩的地。”
“这很正常,你在京城生活了那么多年,京城对你没有新鲜感,自然就认为没什么好玩的。
其实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待腻的地方。”
“哈哈,对,我现在对京城就是腻了,反而对其它城市很向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