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主意。"周怀安表面上赞同,心里却暗自警惕。
易中海和刘海中那两个老东西对他怀恨在心,指望他们好好干活?
做梦吧。不过正好借此机会,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很快,易中海和刘海中被叫来了车间。
两人看到周怀安,脸色立刻变得不自然,但还是强装镇定。
"易师傅,刘师傅,"李德才热情地招呼道,"这次咱们厂要搞技术革新,改造数控机床,有几个关键零件需要精密加工,就靠你们的手艺了!"
易中海不动声色地瞥了周怀安一眼:"什么精密零件,说来听听。"
李德才递过图纸:"这几个导轨和轴承座,精度要求特别高,公差只有0.01毫米,必须手工研磨调整。"
刘海中接过图纸,装模作样地研究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这精度...确实很高啊,要求真严格。"
易中海附和道:"是啊,这种活儿得慢工出细活,急不得。这么精密的零件,没个三五天,做不出来。"
车间里其他年轻技工也围了过来,看到图纸上的技术要求,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这么高的精度,真能做出来吗?"
"我在厂里五年了,还没见过这么严格的要求呢。"
"别说做了,测量都是个问题,咱们的千分尺够用吗?"
李德才看着大家忧心忡忡的表情,坚定地说:
"难是难了点,但咱们技术科的同志们技术过硬,一定能克服困难!周总工的设计这么精妙,咱们一定要全力配合。
就这样,改造工作正式开始了。
大部分技工负责机床的拆卸和常规零件的加工,而那些最关键、精度要求最高的零件,则交给了易中海和刘海中负责。
...
下午三点,周怀安在办公室处理完文件,决定去车间看看进展。
刚进车间,他就察觉到气氛不太对劲。
年轻技工们干得热火朝天,但负责关键零件的区域却异常安静。
走近一看,易中海和刘海中正坐在台虎钳前,一个拿着锉刀,慢条斯理地在一块金属上来回磨蹭;
另一个则拿着放大镜,仔细地"检查"着工件,动作慢得像是放了慢动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