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岚几句反问,噎得怡妃无言以对。′d′e/n*g¨y′a!n-k,a,n\.*c-o+m·她涨红了脸,绞尽脑汁的默了好一会儿,才一脸无辜地辩解着,
“臣妾只是替皇后娘娘抱不平,惠妃仗着皇上的宠爱,总是不守规矩,娘娘您宽宏大量,不与她计较,她合该感念才是,不该得寸进尺。”
倚坐在软靠上的皇后若有所思,“真是难为你替本宫着想,下回给太后请安时,你去找太后评理吧!”
提及太后,怡妃面色一怔,“太后说她不管后宫之事,臣妾总不好拿这些琐事烦扰太后。”
“那你就能烦扰皇后啊?皇后娘娘都表态了,你还在这儿唠叨,你若是羡慕惠妃,那就争气些,也让皇上翻你的牌子,明儿一早你也不必来给皇后娘娘请安,这不就扯平了吗?自个儿没这个能耐,就别来找皇后娘娘添乱!”
昭岚循声望去,说话的是一位珠圆玉润的女子---舒嫔,舒嫔是林相爷的孙女,林相爷乃三朝元老,皇上对其十分敬重,世家女出身的舒嫔心直口快,即使面对比她位分高的妃子,她也浑然不惧,直白回怼。
昭岚则根据她们的态度,猜测这些妃嫔各自的立场,目前看来,宁贵人与怡妃走得近,莹嫔则与惠妃走得近,舒嫔亲近皇后,宋美人有意与昭岚靠拢,昭岚善待她的同时也得有所提防。
周围的这些个妃嫔,或多或少的都会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唯独那位谦嫔,一直不怎么说话,也从不与人生口角,不论面对谁都是笑容温和,时常让人忽视她的存在。/?小??×说§:C%¤M*S¢D| @首?}发&
宫中人或为利益,或为自保,大都会选择站队或是拉帮结派,如谦嫔这般谁都不站的,的确少见。却不知她是真的人淡如菊,与世无争,还是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昭岚看不透她,但也不能忽略了她,这样的女子,更值得她关注。
怡妃接连被怼,舒嫔说话不中听,皇后居然也不训责她,只默默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瞧这情状,皇后也是偏袒舒嫔的。怡妃心知再继续犟下去也讨不着什么便宜,遂自嘲一笑,
“臣妾来了这么久,也算是宫里的旧人了,哪能比得上瑜贵人这般新入宫的得圣宠啊!”
再望向昭岚之时,怡妃的凤目已被妒火烧得通红,“居然能让皇上亲自抱你到榻上,皇上对妹妹还真是偏爱啊!人皆道你们安国女子保守,我看你抱着皇上时那娇滴滴的模样,也不晓得是打哪儿学来的!”
怡妃这话分明是祸水东引,她拉不动惠妃下水,就转头来拉她。
此话一出,周围的妃嫔皆望向昭岚,面面相觑,窃窃私语,估摸着她们都以为是昭岚趁机勾皇上,昭岚眸光微转,无奈哀叹,
“娘娘不停倒酒,一刻钟内连灌我三杯,这谁受得住?我醉了你也不管我,皇上只能搭把手。-2/s¢z/w`./c+o-m′那酒后颈极大,我醉得一塌糊涂,睡得昏天暗地,等我醒来,皇上的奏折都批完了呢!”
昭岚随口抱怨着,意在让大伙儿都知道,她那天醉得厉害,根本没有勾引皇上的工夫。
舒嫔掩帕哼笑,“怡妃真是心善,居然为瑜贵人创造了和皇上单独相处的机会!下回劳你也在皇上跟前灌我几杯酒,我也好亲近皇上。”
为他人做嫁衣这事儿,怡妃可不会再做。不甘心被嘲讽,怡妃怒视于昭岚,反噎道:
“那日尧国公主给皇上下药,赶巧瑜贵人就在那儿,若非皇上中了药,又岂会轮得到你侍寝?回回你都能捡便宜,你还真是幸运啊!”
昭岚连反驳都懒得,只因她发现皇后面色骤变,“什么下药?那不过是宫人们嚼舌根的疯话,身为皇上的妃嫔,你居然也跟着散播谣言?咱们皇上可是大启帝王,怎么可能被一个女子下药?事关两国邦交,岂可乱传?”
虽说昭岚知晓实情,但赵启越也曾交代过她,不可对外言明,昭岚也就没宣扬,怡妃必然也得到了消息,为了奚落她,怡妃什么话都往外撂,浑不顾后果,惹恼了皇后。
皇后动了怒,怡妃这才察觉到失言,“此处并无外人,臣妾只是在姐妹们跟前闲聊而已,料想姐妹们不会往外乱说的吧?”
“后宫人多嘴杂,那些个没有依据的风言风语合该入耳即散,而不是拿来闲聊。尤其是牵扯到邦交政局之事,更该慎言。怡妃你明知故犯,罚俸两月,禁足二十日,以儆效尤!”
怡妃本想捧杀瑜贵人,将她挤兑成众矢之的,哪料皇后竟因她一句话而大发雷霆,斥责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