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刁难!
十一月初的洛阳城,已有了几分凛冽的寒意。×小,;说§C??M±S- (#免¤?μ费|阅?读¥
贡院街上,落叶打着旋儿飘落,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碾碎成泥。
文渊阁书肆就坐落在这条街最繁华的地段,三层高的木质建筑飞檐翘角,朱红色的门柱上挂着“文渊阁”三个鎏金大字,在初冬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作为洛阳城数一数二的书肆,文渊阁门前总是车马不绝。
今日更是人头攒动,临近会试,各地赶考的学子如潮水般涌来。
阁前停满了装饰考究的马车,车夫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搓着手呵气取暖。
书肆门口,几个青衣小厮正忙着招呼客人,他们腰间系着靛蓝色的布带,在人群中穿梭如游鱼。
吴承安一行人刚转过街角,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王宏发瞪大了眼睛:“我的乖乖,这比咱们幽州府学的藏书楼还要热闹!”
他下意识摸了摸怀中揣着的几两碎银,暗自盘算着在这里能买几本书。
文渊阁门前立着一对石狮子,左边那只脚下踩着绣球,右边那只怀里抱着幼崽,雕刻得栩栩如生。
石阶上铺着青灰色的方砖,已经被无数双鞋履磨得发亮。
大门两侧挂着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笔力遒劲,据说是当朝大学士亲笔所题。·x`i¨a?o*s¨h,u.o¢y+e¢.~c-o-m.
韩若薇今日扮作男装,束发戴冠,穿着靛青色长衫,腰间系着一条素白腰带。
她紧张地拉了拉衣领,生怕被人看出破绽。
这身打扮是她特意准备的,连束胸的布带都多缠了几圈。
吴承安注意到她的不安,低声道:“别怕,你这样子连我都认不出来。”
韩若薇微微一笑,这才安定下来。
走进书肆,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书香与墨香。
一楼大厅宽敞明亮,四壁皆是直达屋顶的书架,上面整齐排列着各类典籍。
东侧是经史子集,西侧是诗词歌赋,北面则摆放着时下流行的杂记小说。
每排书架前都挂着木牌,用端正的楷书写明类别。
大厅中央摆放着十几张红木方桌,每张桌子周围都坐着三五成群的学子。
有的埋头苦读,有的低声讨论,更有人慷慨陈词,引得周围人频频侧目。
靠窗的位置最为抢手,那里光线充足,还能看到街景。
此刻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照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几位公子,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今日客满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厮迎上来,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
他腰间系着与其他伙计不同的靛蓝色腰带,显然是领班。·d+q·s-b¨o-o·k·.*c′o\m′
吴承安正要答话,忽听身后传来一阵骚动。
原来是一群学子正在争论《春秋》中的某个典故,声音越来越大。
其中一人拍案而起:“郑伯克段于鄢,分明是兄不友弟不恭!”
立刻有人反驳:“此言差矣!庄公忍辱负重,实乃大智若愚!“
这番争论引得不少人围观,书肆里的嘈杂声更甚。
吴承安不得不提高声音:“我们和赵公子有约。”
小厮眼睛一亮:“是幽州那位赵公子吗?”
“正是!”
“原来几位就是赵公子等候之人,里面请,赵公子在二楼雅间。”
小厮做了个请的手势,正要引路,忽听一楼大厅里响起一声冷哼。
“他们是何人,为何能去二楼雅间?”一个穿着湖蓝色锦袍的年轻学子站了起来。
他面容白净,眉宇间透着几分傲气,腰间挂着一块上好的羊脂玉佩。
这一声质问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立刻激起层层涟漪。
周围几个学子也跟着站起来:“没错,这文渊阁不是讲究先来后到吗?”
“掌柜的,出来说清楚!”有人甚至拍起了桌子。
掌柜的是个五十来岁的精瘦男子,闻言连忙从柜台后转出来。
他穿着藏青色长衫,身上带着几分儒雅之气,一看就是读书人出身。
“诸位,这几位是幽州学政赵大人之孙邀请的客人,他们是早就定好的雅间。”掌柜的拱手解释,声音不卑不亢。
“原来是幽州来的蛮夷!”蓝袍学子冷笑道。
他身边的同伴立刻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