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 > 第50章完结

第50章完结

另一份是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我/的.书*城_ ¢蕞¢歆_璋^结*更′欣·快·诏书说:“现在你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可是你们却不能向前进军,军事上进展缓慢,而士兵伤亡很多,你们没有立下半点功劳不说,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我还听说扶苏因不能解职回咸阳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做为皇帝之子而不孝顺,令我愤怒,现命令赐剑自杀!”

诏书还说:“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能纠正他的错误,而且治军没有成绩。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这封诏书盖上皇帝的玉玺,封好后,让胡亥的门客赶快到上郡交给扶苏。上郡在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

这份诏书,通篇胡言,全无根据。

首先,扶苏是在坑儒之后到达蒙恬那里的,时间才两年,根本不是十几年。

第二,蒙恬戍边,功勋卓著。蒙恬的年龄与秦始皇差不多,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向北进发,打败了威胁秦政权的匈奴,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在这里设置了44个郡县。/鸿\特~小\说^王′ ~首,发_蒙恬还组织役夫、士兵修筑长城,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原来秦、赵、燕三国的北方边城的基础上,修起一条绵延万余里的长城,创造了世界历史的一大奇迹。后来蒙恬继续率军向北推进。蒙恬戍边不是没有功劳,而是功勋卓著,闻名遐迩。

然而,李斯、赵高为了篡夺秦朝大权,不顾事实,颠倒黑白,大肆诬陷扶苏、蒙恬,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第62节:第七讲 助纣为虐(3)

胡亥的门客到达蒙恬戍边的上郡后,蒙恬、扶苏都迎出接旨。使者打开诏书,宣读之后,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令蒙恬、扶苏万万想不到的是,秦始皇把他们戍边的功绩一笔抹杀,还说扶苏不孝,蒙恬不忠,竟然下令让他们自杀!这真是天大的冤屈!

扶苏听完诏书,自叹命苦,没怎么多想,哭哭啼啼回到内室就想自杀。蒙恬连忙追上,奋力阻止,大声喊道:“公子住手!扶苏不能轻生!”

扶苏拼命挣脱,拔刀就要自刎。蒙恬使劲按住他,对他说:“皇上在外,始终没有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萝·拉+暁/说! _首.发^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他一宣布,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伪诈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明确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

蒙恬毕竟是有丰富政治经验和军事经验的老将,他感到,秦始皇虽然有时候不讲道理,但对自己和儿子扶苏的基本看法还不至于太坏,让他和我一起率军戍边,说明还是信任他的。说不定还是有意让扶苏受到锻炼,增加实践经验呢!而自己一家从爷爷、父亲时起就任秦国大将,战功累累,对秦很忠诚;自己精心治军,全力戍边,没有过错。正常情况下,皇帝不可能轻易让扶苏、蒙恬自杀,这当中一定发生了什么蹊跷事。蒙恬越想感到问题越多,他不肯死,想要问个究竟。

使者连连催促:“快动手!”扶苏信奉儒家思想,讲究孝道,他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说完,趁蒙恬不备,拔剑自杀而死。

蒙恬长叹一声,还是不肯自杀,使者命令手下人将蒙恬捆绑起来,交付法吏,关押在上郡一个叫阳周的地方。

可以设想一下,蒙恬当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秦始皇已死,赵高已经篡权,李斯已经变节,形势已经逆转。如果他知道了真实情况,利用军队抗衡是完全可能的。

蒙恬不除,李斯、赵高等人心里不安,他们决定先除掉蒙恬的弟弟蒙毅,再收拾蒙恬。蒙毅是秦始皇的近臣,很受敬重,《史记》说他“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他曾任执法,有一次赵高犯罪,蒙恬曾判他死罪,后被秦始皇释放,从此赵高十分憎恨蒙毅。这次赵高协同李斯发动政变,掌权后,要乘机杀掉蒙氏兄弟。

于是他们先派人将蒙毅抓了起来,胡亥以皇帝的名义宣布,蒙毅阻挠先皇帝立胡亥为太子,丞相李斯认为蒙毅最该族诛,我与心不忍,就对你赐死吧!

这里,胡亥搬出李斯,说明李斯与他们已成为一伙。而李斯是老臣,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