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胡服骑射呢?
战国时期的赵国地处偏北,北方邻国大多是胡人部落,他们和赵国常有小的掠夺战斗。0·0¢晓*税,徃! /追?醉.辛¢漳~截`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十分灵活方便。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敏捷。而赵国军队虽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为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加上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笨重,骑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要学习骑射,必须改革服装,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
于是,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因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拥护。(图片:赵武灵王墓)
武灵王在胡服措施成功,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赵国的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
第二,赵国有几位著名军事将领,如赵奢、廉颇等,能征善战,秦国不敢贸然打赵国。从秦送异人为质子也可看出秦不愿意和赵的关系搞坏。*咸.鱼\看\书\ `更¢歆+罪?全+
秦国不敢轻易打赵国,但是它要扩张势力,从哪个国家下手呢?
在东方六国中,韩国相对较弱,又与秦接壤,秦国决定先打韩国。公元前262年,秦发兵攻克了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切断了韩国的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和韩国都城南郑(今河南新郑)的联系。新郑在郑州南,上党在新郑西北。
上党郡太守冯亭见与韩国失去了联系,就与百姓商议说:现在我们和国都联系的通道已经被秦国断绝了,而秦军又不断进逼,韩国已没有办法解救我们,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觉得,我们倒不如归附赵国吧,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的归附,必然激怒秦国,秦军肯定打赵国,赵国为抗秦,必然和韩国联合。韩赵两国合起来,一定打败秦国。
上党百姓都知道秦国军队的厉害,害怕秦国,不愿意投降,于是同意冯亭的主意。冯亭马上派人与赵国联系,赵国君见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上党郡,很高兴,决定接受。这一下可惹怒了秦国,秦国的目标本来是要占领上党,怎能容忍赵国中间插手,坐收渔人利?于是决定进攻赵国。¨狐¨恋^雯`茓+ `嶵,欣~章?踕\耕?辛+筷*显然,赵国如果不接受上党,秦还没有打赵国的计划。
第12节:第三讲 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吗(3)
面对秦国的进攻,赵国只好迎战,派老将廉颇率兵驻守长平(今山西高平),阻止秦军。长平是从上党通往邯郸的咽喉之地,守住长平,就可以保证邯郸的安全。
廉颇是著名的军事将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到达前线后,观察了地形,分析了秦赵双方的形势,他认为,秦军虽然势头凶猛,锐不可当,但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困难。于是决定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占据有利地形,坚壁固守,不轻易与秦军交战,用拖的办法削弱秦军力量。(图片:廉颇像)
赵国坚守不出的战术使秦军一时没有好招术对付,于是秦与赵军从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对恃将近三年,双方不决胜负。秦军多次挑战,赵国死守,不出兵迎战。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廉颇仍没有改变战术。
秦赵的这种对恃显然对秦不利,怎么能让赵国改变作战方针,迅速解决战斗呢?秦国采取了离间赵国君臣关系的计谋。他们派人到邯郸散布谣言,说秦军其实并不怕廉颇,因为廉颇与秦军相勾结,不想和秦军作战。秦军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这些不着边际的谣言传到赵国国君耳朵里,他想到在此以前他几次让廉颇出击,廉颇都没有答应,现在又传说和秦军勾结,想来想去他竟然相信了传言!于是下令撤换廉颇,任命赵括取而代之。(图片:赵括像)
秦王得知赵军易将,马上任白起为大上将军,到长平指挥作战,并下令有泄漏白起为将者斩首。秦国为什么任命白起为将?
白起(?—前257年)是秦国著名军事将领,能征善战,他指挥的战斗屡战屡胜。白起打仗非常凶狠,对战败的一方经常斩尽杀绝,据统计,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165万。是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战争狂。
再说赵括。赵括原本将门之子,他的父亲赵奢是赵国名将。赵括受父亲影响,自幼学习兵法,讲起兵法时条条是道,口若悬河,自以为非人莫比。其实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