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最有本事的皇帝:治世读刘秀 > 第281章完结

第281章完结

来人对老岑说:“请你别泄气,继续跟逄安打,你要是打回来,我从内部策应,里应外合,一定可以大败敌人。,比¨奇,中`闻-枉? !毋?错?内+容`”

老延听了精神为之一振,这太好了!于是,他立即整理队伍,回身就去向逄安叫阵。

逄安脑子一热,并没有多想,马上率手下倾巢出动,要灭老延。

逄安头脑简单,做的梦也简单,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并非老延一人。

老延有了李宝的话,自然心中有数,就拼命跟他对决。

一边傲气冲天要灭手下的败将,一边胸有成竹要报仇雪恨,双方摆开架势大干起来。

双方直打得天昏地黑,逄安累了,就招呼手下回营歇歇。

谁知,回头看时,他们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军营中的旗帜全变成了白色!

大家本来已经筋疲力竭,见此情景大惊失色:他妈的,怎么了?

这就是李宝的杰作。他趁逄安光知道跟老延对打,悄悄在后面把赤眉旗帜全拔了,换上了白旗。

这是号召大家投降的旗帜。?晓¨税~C~M_S! ^追.最^新·璋!截¢

逄安的十多万大军都惊慌失措:他妈的,我们被包围了!

前面是打红眼的对手,后面是卯足精神的强敌,怎么办?跑吧!

接下来便是古今中外军事史上极为罕见的杰作:逄安的十多万赤眉军惊恐万状,四散逃命,绝大多数慌不择路跳了陡峭的悬崖或者湍急的河流死了。

逄安本人也狼狈极了,仅带着数千人跑回长安。

《后汉书》是这样记载这个场面的:“安等战疲还营,见旗帜皆白,大惊乱走,自投川谷,死者十余万,逄安与数千人脱归长安。”

这个场面真的有点像热汤浇了蚂蚁窝。

什么是最高明的战争?孙子说得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不动手就把人给收拾了。李宝在这儿就是这样。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场战役都应该是中国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最会用人的皇帝

公元25年10月,朱鲔一降,刘秀立即率众进入洛阳,住进南宫却非殿,公开宣布:定都洛阳。-咸_鱼+看-书^罔` \耕-歆?罪\哙`

这时候的洛阳是一团乱麻,久经战事,这座城早已千疮百孔,到处都是废墟。城头变幻大王旗,老百姓对谁来谁去早就麻木了。——作为普通百姓,他们不麻木又能怎样呢?反正这是个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的时代。

刘秀的将军萧广就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老萧认为,老子拎着脑袋干革命,死了就算,活着就要快活。所以,他带兵进洛阳后,就把大家放羊了:弟兄们这些天辛苦了,放几天假,谁想干啥就干啥,杀人抢劫听便!

于是,老萧的手下在洛阳城到处施暴,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在老萧的示范带动下,其他的将士也纷纷手痒,有的趁机欺负人,有的趁机抢东西,有的则四下张望,蠢蠢欲动。

其实,刘秀扯旗造反以来,一直很注意军纪。他一直坚定地认为,无论为政还是打仗,无论官员还是将士,都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所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所以,他本人身边的干部和直接带的兵大都很守规矩,而他的一些嫡传弟子,如邓禹、冯异等,也是如此。

进洛阳时,刘秀已经宣布了纪律,严禁军队进城后胡来,但是,萧广脑子里并没有绷紧纪律这根弦,没把刘秀的禁令当回事。他放兵抢掠横行,直到遇到一个猛人。

这人叫杜诗,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好干部。

杜诗是河内郡汲县(今河南汲县)人,德才兼备,能力突出,年轻时就在郡机关工作,有很好的名声。更始王朝开张时,他被征召到大司马府上班。

刘秀称帝后,很欣赏他的才能,征召他到自己身边工作,一年连续三次提拔他,直到任命他为侍御史。这是个代表皇帝监察百官的重要职务,相当于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副部长。

一个能让刘秀在一年内连续提拔三次的干部,肯定不是凡角。

刘秀定都洛阳之初,委派杜诗以侍御史的身份整肃风纪,安顿百姓。

杜诗受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