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不可能终老林泉,视财宝为第一生命的人,可能淡泊么?
三是他身为贵族世家,难甘寂寞,要他从今隐名埋姓,是很难做到的!
这三大弱点使他吃不了苦,受不了穷,他突围时藏满珠宝的又脏又破的袍褂,还依然穿在身上。*k?u?x*i-n?g~y!y¨.·c\o+m^
张良又回想起秦灭韩后,自己流亡江湖的情景。
对于项伯,张良已经洞穿了他的心,他还对刘邦抱有幻想,因为他多次在刘邦危难时救助过他。因此,刘邦再与项羽势不两立,也很难对他反目成仇!然而,楚国刚灭,项王刚死,侄子的头颅正在鲁地示众,身为霸王的季父,他真能厚颜无耻地匍匐在杀死自己骨肉的新主脚下么?
张良想了一阵后摒退郎中与何肩,只剩下他们俩人时,张良实话告诉他:汉王曾多次打听过他的下落,表示愿意封赏,但必须赐姓刘。
项伯心里象被针扎了一下,但他绝对没有勇气提出异议。
张良见他没有吭声,知道他接受了这一点。
最后张良郑重地叮嘱他,等伤痊愈之后,可下山赴汉王那里请罪,他保他生命无虞,但千万不能说他藏在谷城山上。¢x,i·n~w,a+n+b·e+n!.^o~r·g?切记,切记!
项伯默默地点头,他含着泪花,表示深深的理解。
张良辞别项怕回到木屋,天已快亮。
刚躺下不久,田石就从谷城回来了,而且还随身带回几位汉军。他们是奉汉王之命来接张良下山的,说有紧急要事相商。
于是,张良只好带着恩师的那只陶罐下山了。
来到谷城山下的瀑布边,他令士兵把那块黄石抬上车,和他一起离开了令他梦魂牵绕的谷城山。
在他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他都和这块相依为命的黄石厮守在一起。直到他羽化西归,也带走了这块黄石。
黄石,张良的生命之石
第24章 定陶,今夜难眠
刘邦在最需要韩信的困难时刻,尚且难容他,如今他准备登基加冕之时,更是要除之而后快。张良虽然一番苦心从中调解.但他明白悲剧终将发生。
张良赶回谷城已经下午了,刘邦午睡未起,但他睡前发话,张良一回到谷城就立刻叫醒他。!嗖^餿¢暁*税*蛧¢ `埂_辛?罪`全.
张良刚刚踏进刘邦卧榻的外间,卫士正要进去禀报,就听见刘邦急不可待地大声问道:
“是子房回来了吗?快请进来!”
张良来到刘邦卧榻前,见汉王已经坐了起来。他躺在床上并未曾睡着,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这与项羽乌江自刎以来,汉王脸上流露出的昂奋之色,十分不相称。
对于个刚刚得到天下的人,难道还有一个比项羽更大的威胁?
张良有些吃惊地问:“汉王身体感到有些不适吗?”
刘邦摇摇头说:“睡不好觉。”
张良沉思片刻说道:“我知道汉王为什么睡不好觉。”
刘邦满有兴趣地说道:“啊!子房不妨说来听听。”
张良说:“大地回春,雁飞北方。天下初定,汉王忧思的也是北方!难道不是这样吗?”
刘邦大笑:“知我者,子房也!天下虽定,然而韩信重兵在握,他所统帅的军队天下无敌。项羽虽亡,而韩信将代替他,他能让我称帝吗?韩信不除,我息不安枕!”
张良说:“汉王不可操之过急,急则生变,在反与不反的问题上,韩信始终犹豫不决。当时他一扫代、赵、齐、燕时,形势于他极为有利,可谓天时地利占尽,武涉与蒯通对他说的确系至理名言,而当时楚、汉都奈何他不得,他却还是没有背叛汉王。因此,今日韩信未必就会起兵谋反,也未必就会反对汉王称帝。我以为杀之无益,如果杀掉韩信,其他的几位王也日夜难安,不反也要反,天下又将从此征战不息!汉王,不能再打了!”
“道理是这样”,刘邦有些不高兴地说,“然而韩信一天不除,我一天睡不好觉,请子房替我想一个万全之策!”
张良了解韩信,这位当今所向无敌的军事统帅,确实掌握着天下最大的兵权。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