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细说大唐大全集 > 第90章完结

第90章完结

就在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百济依靠高句丽的支援,连续进攻新罗。?3-8/墈^书?罔^ -耕,薪\蕞,哙*新罗王金春秋上表求救,高宗遂于三月初十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带领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率领水陆十万大军讨伐百济;以新罗王金春秋为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将士与唐军共同出击。八月,苏定方领军自成山渡海,百济获知消息后据守熊津江口。苏定方统帅先锋首先登陆,依山列阵,与百济军激战;唐大军扬帆渡海随后赶到。百济大败,死亡数千人,剩下的溃逃。苏定方乘机沿津江水陆并进,直指百济首都俱拔城(一称“真都城”)。离城约二十里,百济调集全国兵马来战。经过一场血战,唐军大胜,杀虏万余人。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抚余隆赶紧远逃到北部边境,苏定方指挥唐军将俱拔城重重包围。

这时,留在城中的扶余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太子隆的儿子扶余文思对亲信们说道:“王与太子都健在,叔叔却专兵自立为王,他要是能击退唐军,我父子一定丧命。”遂率左右垂城降唐,百姓也纷纷随从,扶余泰不能阻止。.武/4·墈?书′ ^无¢错,内,容·苏定方趁此良机,命战士登城树立唐的大旗,扶余泰感到穷途末路,只好出城投降。没过多久,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全部投降。百济原来有五部,分统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唐高宗下诏在此地设熊津、东明、马韩、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各统州、县,让原来的酋长担任都督、刺史、县令。十一月,苏定方俘虏扶余义慈、扶余隆、扶余泰以及百济将领五十八人献于洛阳。高宗亲自驾临则天门楼举行受降仪式,过后,将这些战俘统统赦免。几天以后扶余义慈病死,高宗赠官埋葬。

灭百济后,高宗于十二月十六日,任命左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坝江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领军分路讨伐高句丽。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正月十九日,高宗下令在黄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征召四万四千余人补充平壤、镂方两路大军。二十二日,又任命鸿胪卿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率领外族诸部族兵前往平壤。*鸿,特/晓_税′王· +耕.薪^嶵/全^这样,唐出动五路大军对高句丽展开全面进攻。

大唐记功颂 唐高宗

(2)刘仁轨击百济

可恰在此时,百济的形势出现了反复。先前,苏定方灭百济后便率大军以及俘获的百济王扶余义慈等班师回朝,只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熊津城。没过多久,高宗虽又增派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任熊津都督去安抚百济,可是王文度渡海时病死。百济僧人道琛、旧将福信趁唐驻军力量薄弱的机会,将扶余义慈的儿子扶余丰从倭国接回立为百济王,并率军包围了刘仁愿驻守的府城。为扭转百济出现的对唐不利的局面,高宗起用刘仁轨为带六州刺史,统领原王文度所率的将士,并集合新罗兵马,联手增援刘仁愿。

刘仁轨是汴州人,自幼勤勉好学,所以博览群书,精晓文史。唐初任陈仓县尉(九品),当地有一折冲都尉(四品)鲁宁,仗恃官位较高,为非作歹,无人敢惹。刘仁轨予以警告,但他非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刘仁轨于是将其逮捕,用杖打死。州府奏闻,太宗十分恼怒道:“是什么样的县尉,竟敢杀朕折冲!”将其召入朝中。言谈中太宗察觉刘仁轨刚正不阿,擢升为栎阳丞,后不断升迁。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担任青州刺史,第二年东征派仁轨监统水军运粮,因船翻海中被免职。

刘仁轨被委以重任后,明白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已到,高兴地说:“上天要使我富贵了!”并带着唐朝的历法而行。人们不清楚他的用意,他解释道:“我颁大唐历法于海外。”

刘仁轨军令严明,部伍整肃,转战而前,无人能挡。道琛在熊津江口立两栅以抵抗唐军,刘仁轨领兵与新罗兵合力进击,百济军无法抵御,想退入栅中,但阻水桥窄,无法迅速撤退,被杀和落水淹死的达万余人。道琛遭此重创,不得不解除对刘仁愿的包围,退保百济西部的任存城。但这时新罗军粮草已尽,引军撤退。道琛、福信抓住时机,招集部众,势力重新增强。刘仁轨兵少,与刘仁愿两军汇合,在熊津城休息士卒。

高宗下诏命令新罗迅速出兵,协助唐军消灭百济残部。新罗王金春秋遵照旨意,派将金钦率兵援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