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过失,使太宗发出“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的赞语。这既是表彰戴胄的才能,也说明了唐太宗舍短取长,用人得当。
房玄龄像
(3)举贤无所忌讳
唐太宗用人尽量冲破地域、门第、民族、亲疏等关系的局限,努力地选拔出地主阶级中各阶层甚至于出身寒门的人才,为己所用。这就是他一再强调的“明君博访贤能,广求英才,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他虽重用关陇集团的人物,如提拔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杜淹、杨师道、侯君集等为宰相,也兼用出身山东和江南士族中的人才为宰相,如房玄龄、王、高季辅、褚遂良、岑文本等。朝中文武大臣有出身原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如李世、秦叔宝、程咬金等;有的是他的政敌部下,如原是萧铣部下的刘洎,原是王世充部下的戴胄,原是刘武周大将的尉迟敬德,魏征最初是李密部下,后又投归太子李建成,还有李元吉部将谢叔方和李建成的亲信大将冯立等;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人才为太宗所重用,如突厥族的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铁勒人契何力、执失思力等,甚至还有奴仆出身的人,如樊兴、钱九陇、马三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