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廷让积多年沙场征战经验做出的正确决定——大战一起,双方胶着之际,我方忽来一股援军,正足以震慑敌方,是双方角力时,最容易让对方“夺气”的一种战术。_晓¢税,C^M*S? !埂\新?醉/全+在没有可能“夹击”敌阵时,出其不意的“援军”到来,是取胜的法宝之一。
伤心君子馆
在瀛洲西北,一个叫君子馆的地方,一个天寒地冻的早晨,战役打响了,史称“君子馆之战”。
刘廷让应该有布阵,但不大可能是“平戎万全阵”,因为“平戎万全阵”所说的战车也即辎重车,是重要布阵军需,那是远征军的装备。此地乃是刘廷让的防区,他等于短距离率众出城迎击,如有不利,可以退还瀛洲,因此无须更多车辆转运物资。但也许正因为没有更多车辆,将士们缺少了阵型依托,在契丹铁骑的冲击下,很难固守。
刘廷让的第一个法宝强弩呢,这个东西如果布阵得法,在大军外缘形成箭矢之环阵,敌人还真是难以靠近。但这时是冬季,控弩士兵手指几乎冻僵,很多人无法挽弓拉弩。\求·书-帮, .更?薪~最.全′箭阵稀疏,契丹兵很快迫近了宋师。于是步军对骑兵的劣势顿显。在没有有效杀伤骑兵时,骑兵已经开始在宋师阵营中呼啸冲荡。宋师开始动摇,但仍然在异常不利条件下,苦战,撑持。
刘廷让寄希望于第二个法宝,沧州来援。只要李继隆部队一出现,刘廷让就有办法让宋师重新鼓舞勇气,向耶律休哥大本营冲击。但李继隆没有出现。不仅没有出现,李继隆甚至还从沧州往西南方向撤退一百多里,到了乐寿(今河北献县),彻底抛弃了友军。
刘廷让这边援军始终不到,耶律休哥那边却不时传来契丹援兵到来的消息。原来,萧太后早与耶律休哥有默契,战事一起,援兵并不一次到达,而是不断地分批到达,即使到达,也在阵外观敌,一旦看到兵机,即刻宣布援军到达,战斗在君子馆的契丹兵就会不时地发出欢呼。刘廷让懂得这一仗对大宋帝国的意义。经过多年训练和积累,大宋最精锐的禁军,很大一部分在河北前线。河北输不起。但是,当耶律休哥按照部署,让两军不断发现契丹援兵出现,让契丹战斗部队不断发出欢呼时,宋师终于有了深深的恐惧。最后,契丹将士欢呼“太后驾到”时,宋师开始了崩溃过程。,w?d-s-h,u`c^h·e.n·g,.\c¢o/m~
契丹骑兵开始分割宋师步兵,大阵内逐渐形成一个个局部包围圈,而包围圈也越缩越小。宋师中军不得已开始奔跑着撤退——那就是败退。大宋御前忠佐神勇指挥使桑赞,带着所部兵力战,自辰时到申时,连续斗阵八个多小时。但敌人援兵总是不断地“复至”,桑赞再也顶不住了,“引众先遁”,于是宋师全线开始溃败。
契丹惯用“波次战术”。即使没有外援,作战时也往往分作若干队,轮流上阵,这样就总有“生力军”出现。这是契丹的一个作战优势。
刘廷让在数重包围圈中,战马倒毙,换了一匹战马,在千难万难的军中空隙间,跑了出来,史称“仅以身免”,仅仅够得上只身逃出险阵。而宋师,“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
宋将李敬源(此人始终未详何官何职)、高阳关部署杨重进在力战中阵亡,骁将张思钧被俘。
契丹将大宋将士阵亡者的尸体收集起来,筑成“京观”,炫耀他们的兵威、武功、战绩。
君子馆,大宋永远的伤心之地!
朝廷后来处理此事,知道瀛洲之败,李继隆没有按约定发出援兵是原因之一,因此并没有处罚刘廷让,对李继隆的处罚也不重。转年,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初,还重新任命刘廷让为雄州知州兼兵马部署。太宗起用败军之将,也有古风,他在效法春秋时的秦穆公。秦穆公曾派大将孟明视与晋国开战,两次大败,秦穆公没有责怪他,继续任用他为主帅。第三次打晋国,孟明视终于赢得胜利。但刘廷让不是孟明视,他对朝廷没有严惩李继隆心头不满,自己身体又不好,到了秋天,患病,太宗派御医赶赴雄州为他调护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