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杨业指着附近一个叫陈家谷口的地方对送行的将军们说:“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者,无遗类矣。*d?u/a.n_q¢i/n-g-s_i_.¨n`e¨t.”各位,拜托,请在这个地方安排步兵和强弩,作为我的左右翼来支援我。等我转战到这里时,请就以步兵夹击敌寇。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这部下所有将士一个活着的都不会有啦!
潘美认为杨业这个意见有理,就与王侁领麾下将士在陈家谷口列阵设伏。
杨业拜泣,悲壮而去。
王侁让人在附近一个叫托罗台的高地张望,观察杨业的归路。此地地势甚高,可以看出十几里地开外。瞭望哨观察了几个小时,传来一个消息,说一直没有看到敌人。王侁琢磨了一阵,以为杨业正在遥远地追击敌人,那么就是敌人败走了。想想击败契丹的机会也许来了,立功也许就在此刻。于是率领自己麾下将士离开谷口,准备追击。史称“美不能制”,潘美不能制止王侁这个举动。′e/z-l^o·o_k\b,o\o/k/.¨c!o`m′王侁带兵沿着一条河流行走二十里地,听到前方报到“杨业已经败了”,于是赶紧带着兵马退却——实际就是逃跑了。
而杨业已经陷在预料中的包围圈,正在与契丹苦斗。
原来,耶律斜轸侦察到杨业率军已出石峡路,当即派遣副部署萧挞凛率精锐安排伏兵,耶律斜轸自率部分老弱做迎战态势。
这位萧挞凛,乃是契丹名将。《辽史》对他的评价是“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少年时代有敦厚气象,才气胆略不俗,而且还通晓天文气象。他是大宋天敌。其威名似乎仅次于耶律休哥。他不仅擒获大宋名将杨业,还曾在以后的战役中擒获大宋遂城守将王先知、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在真宗一朝,是宋师最为恐惧的契丹名将。也是他,曾经征服高丽,令高丽在很长时间里对契丹俯首称臣。但这个世界上有不怕他的人,那就是大宋名相寇准,若干年后,这位令人谈虎色变的契丹第二战神,在寇准的部署下被大宋强弩射中,一命呜呼。~兰?兰¢文*穴\ ~耕+鑫,罪·筷?他的死,直接促成了澶渊之盟。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杨业,一见耶律斜轸安排的阵势,即知道敌寇在诱敌,但势已至此,是毒酒毒药也得吞了,于是鼓足勇气向敌阵掩杀过去。耶律斜珍果然佯败而退,杨业追击中,萧挞凛伏兵四起;耶律斜轸再率诸军回击,杨业不敌,领兵且战且退,到了一个叫狼牙村的地方暂时获得歇息。稍事休整后,继续斗战,从日中直到日暮,在千难万难中,有意识地将契丹引入陈家谷口。
这个时候,如果有潘美或王侁一部伏兵在,整个西路军的败局还可以挽回。但是没有,一个大宋士兵也没有。王侁跑了,潘美也不见了。
杨业四处寻找当初说好了的大宋援兵,没有看到,于是知道最后的结局不可避免,于是有了末路英雄的捶胸痛哭。但英雄就是英雄,他擦干眼泪,聚合起跟随他多年的将士,做最后的抵抗。
杨业身中数十处创伤,帐下将士几乎伤亡殆尽,但老将军仍然斗阵不止,就像当年太宗围太原,北汉主已经投降了,他还在据守城池一角,战斗不止。杨业负伤之后,还亲手格杀数十百人。战马已经受伤,不能继续骑战,杨业骑着瘸马暂时藏匿在一片树林中。
杨业为人忠烈武勇,有智谋。平常练习攻战时,常与士卒共甘苦。晋北之地很是寒冷,一般人都要身披毛毡毛毯,但杨业却穿着单薄,露天而坐,治理军事,旁边连个火炉都没有。服侍他的人往往都冻得受不了,但他却面色怡然,好像没有感到寒冷的样子。他为政简易,被部下吏民所爱戴,管理士卒也有恩典,所以得到士卒的死力,人人愿意被他所用。杨业最后的时刻,还是不忘记士卒的前途。退守树林后,杨业身边还有百余人,杨业对他们说:“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
你们各有父母妻子,跟着我一块死,没有什么益处。可以趁敌阵空阔之地奔回,向天子去报告怎么回事。
但是士卒人人感动而哭泣,却谁也不肯逃跑。于是这些英雄全部战死,无一人生还。
“困兽斗”
杨老令公,史称“不知书”,并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