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 第70章完结

第70章完结

诸州之兵合为一处,集中优势力量“刺”入敌阵,是这个战役中,李继隆与赵延进的共同感觉。\欣*丸_夲^神′栈` !已?发+布~最!薪`蟑_踕/事实上也是总司令崔翰的战场感觉,他内心也不满意太宗的“阵图”,有了二位大将托底,他这才决定随机应变。一旦意念变更,崔翰的天才就表现出来了。他将各路大军改为两个大阵,一前一后。第一阵取突击式,弓弩手与骑兵全额配备。第二阵取追击势,轻装,待第一阵进攻后,第二阵伺机跟进,增援前阵,扫掠敌阵。两阵全取攻势,不再取“平戎阵”规定的守势。

刘廷翰、李汉琼在前,诸将在后。

崔翰似乎隐隐感到还有一股生力军,现在没有任何消息,那就是崔彦进。根据对部下的理解,他相信崔彦进一定会在适当时机出现。

如此安排,宋师士气大增。

满城大捷

为了稳住契丹,崔翰又派出人去与韩匡嗣接触,大意说契丹太猛了,居然打败了我们皇上,简直不可战胜!我们这些先锋兵准备投降,请准备接纳。这么简单的诈降计,韩匡嗣居然相信,认为宋师是真的怂了,借大战之际设法投降,太正确啦!于是,契丹防备有了松懈,不再认为宋师是对手,而后从一级战备降到二级三级战备。`小_税′C¢M?S` ~最¢鑫/璋¢踕~更/芯/快*这样延宕开来,半天的时间过去了,契丹在宋师积极备战之际,却疲疲沓沓地松懈下来。

但耶律休哥知道后,对韩匡嗣说:“彼众整而锐,必不肯屈。此诱我耳,宜严兵以待!”你观察一下看:宋师大军很整齐,也有锐气,他们一定不肯屈服于我们。这是诈降,是诱惑我们放松警惕。我们应该严阵以待!

史称“匡嗣不听”。

“匡嗣不听”,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宋师集中兵力后,在崔翰调度下,主动出击。第一阵以骑兵为主,在一片鼓噪声中,韩匡嗣看到的是“尘起涨天”,烟尘飞起直冲云霄。仓促中,韩匡嗣再试图升级战备警讯,已经来不及了。宋师雄赳赳地跨过了一片开阔地带,而契丹试图急急忙忙地“布阵”,但又没有时间,韩匡嗣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主帅动摇之间,将士已被夺气。宋师带着为高梁河之役“雪耻”的必胜之志,与契丹兵短兵相接。胶着中,宋师第二阵如巨浪一般扑来。

契丹人人心惊胆寒。

于是开始了局部溃败。*微`趣+晓,说? .追¨最′歆!漳~踕·战场形势就是这样,一处溃,处处溃。韩匡嗣终于发现大势已去,于是开始逃跑。他一路仓皇,正奔跑间,忽听一声炮响,原来是宋师崔彦进伏兵在此等候多时。

韩匡嗣大惊,从北折西,翻越太行,直接往西山(此地在太原西北)而去。不料秋季多雨,山路泥滑,契丹士卒掉落太行山坑谷之中甚多。

宋师从满城一直追击到遂城(两地俱属于今天河北保定辖境),斩敌首万余级,获战马千余匹,生擒契丹将领三人,俘获老幼不杀者三万户,至于兵甲军帐器械,那就不计其数了。

韩匡嗣麾下一部跑回幽州,一部散众跑往易州。

耶律休哥则“整兵而战”,调度有法,极力应对,与宋师且战且退,在没有遭遇损失的情况下,紧张又从容地撤出战场,史称“徐引还”。

契丹的大同军(即云州,今山西大同市)节度使耶律善补,在满城之战中为契丹右翼,远在几百里外,遥远地牵制宋师。但他所率领的西路军在南下途中,被大宋戍守代州(今山西代县)的将军折彦赟一战击败。

耶律善补收缩兵力后,试图重整旗鼓,再次奔袭晋北地区,如果可能则翻越太行东进,直接支援韩匡嗣部。但他听到主力已经败于满城后,也只好北归。一路上还别出心裁,在雁门各地建造营垒,军事要塞,留兵驻守。

折彦赟闻讯,与代州的都监、巡检等边帅,即起追击。击溃大同军,缴获鞍马器仗甚众,耶律善补修建的据点也都为大宋所有。

折彦赟名气不大,一生事迹以这一场隶属“满城之战”的“代州阻击战”最为有名。古来名将,往往一战成名。

&ldq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