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领袖对将帅的这类优容有关。
北伐,攻取太原,四面城要有联络部署,要有人巡视四面城壕,随时通达信息,也要有人观察攻城器械损失状况,以便随时补充。赵炅也做了安排。
粮草准备,早已通知地方,并已经安排督运,现在,又派出河北转运使与陕西北路转运使分掌东、西两路转运使事。山西,居于河北、陕西之间,这样部署,考虑到运输线路最短,可以快捷调运。太宗对粮草有足够重视。他在后来御驾亲征时,在河北邢州(今河北邢台市),认命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团练使曹光实到陕西去转运当地粮草。曹光实想到疆场效命,对太宗说:“臣愿提一旅之众,奋锐先登太原城。”太宗说:“军用资粮事大,足够你展示自己本事了!”
更重要的是,太原与草原之间,石岭关一带,必须派出得力将军,阻断可能的契丹来援。赵炅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云州(今山西大同)观察使郭进。
太宗赵炅从公元976年执政,到997年病逝,二十一年间,总与契丹发生战事数十场,互相间各有杀伤,按战例统计,宋师赢得多,输得少,但“高梁河之战”和“岐沟关之战”两场战役宋师吃亏较大,让大宋君臣意识到问题的严峻。这数十场战役,是中国史上意义重大的“澶渊之盟”实现之前必要的前奏。之所以有“澶渊之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双方都深入骨髓且不无悲哀地认识到,谁也无法吃掉谁。在这个基本“共识”面前,双方有了向着“和平”趋近的主动性。各自都有了“求和”的真诚意愿。宋太宗与契丹多年征战,等于在为后来签署“澶渊之盟”的宋真宗“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