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三岛的笔锋一转,开始展现他出人意料的构思,美奈的存在变得越来越明显。?k~s¨j/x¢s!.,c′o*m*他继续这样写道:
“满佐子感到十分厌恶烦躁,一个魁梧的女人紧紧地跟在自己身后,怀抱着完全不明所以的愿望,这感觉与其说是厌恶,倒不如说是越发强烈的不安,这种不安强烈到近乎让人恐惧。满佐子从不知道,原来别人的愿望会如此让自己心情烦躁,仿佛身后有个黢黑的大石块向自己逼近一样”。
终于,她们来到了最后一座桥,备前桥。正当满佐子双手合十,努力地祈祷着,恰巧一旁正在巡视的警官看到了她那努力虔诚的样子,警官对她们的行为感到可疑,怀疑她们是想在此投河自尽。面对警官纠缠不休的盘问,最终满佐子无奈大叫着回答了警官。而就在这时,美奈倏地超越了满佐子渡过了最后一座桥,过桥之后她虔诚地献上了第十四次,同样是预示着愿望达成的最后一次祈祷。
美奈究竟许了什么愿望,小说的最后也不得而知,尽管满佐子一再追问,但美奈只是“不置可否轻蔑地一笑了之”。
傲慢而无所畏惧的千金小姐,却在桥上被擅长沉默、土里土气的女佣所逆袭。·丸?夲~鰰,颤¢ ¨冕′费.阅_黩?
故事读完让人回味无穷,读者会不禁咀嚼这带着些许诡异怪诞风格的故事情节,可能有读者甚至想要亲自尝试去过这七座桥。但如今筑地川本身已被填埋,空剩一座没有河流的桥,而且第六座堺桥也已被拆除,七座桥如今只剩下六座,看来这愿望是永远都无法实现了。
站在最后的那座备前桥上,还可以望见古代印度样式的筑地本愿寺,那里也是举行三岛葬礼法事的地方。
故事摘自三岛由纪夫短篇小说《走尽的桥》
祈愿桥(三吉桥、筑地桥、入船桥、晓桥、堺桥、备前桥)东京(日本)架设在筑地川(现今几乎已被填埋)上的桥
如今的三吉桥上装点着具有怀旧情调的铃兰花装饰灯。尽管如此,三岛时期的河川已然不复存在,当时的风情也悄然消失了。银座桥下伫立着作品《走尽的桥》的纪念碑,铜板上雕刻着主人公四人当时计划经过的路线图。
后记
本书所收录整理的文章均来自《北海道报》晚刊版一个有关“桥之物语”的随笔专栏(至今仍持续刊载中),选取的文章从2011年4月起,每月一期,时间跨度为2年7个月,共31期。^天,禧\小~税^枉/ _勉.费?悦\黩¢
之所以选取“桥”作为主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理由便是“梦”。我年轻的时候曾做过一个堪称寓意经典的梦,在梦中我放声大笑着走过了一座人行天桥——那是一个有着吉祥寓意的梦,预示着我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人们见到桥,其实马上便能理解它的功能,这种象征性的寓意解释起来也比较容易被理解。)
这个梦境的记忆很鲜明,正因为如此,我也一直都保持着对桥的兴趣,也读了几本关于桥的书,但发现,书中大多是从建筑物角度去探究技术问题的,对此我感到很遗憾。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于是朋友建议说,你何不尝试自己写些关于桥的奇闻逸事呢。这便是连载“桥之物语”的另一个原因。
桥,是跨越困难的象征,是人生的岔路口,是邂逅另一个世界的地方,也是另一个世界本身。想来,这也是谚语修辞中经常出现“桥”这个意象的原因吧。比如“搭桥”“跨越险桥(铤而走险)”“牵线搭桥”“扣石渡桥(小心谨慎)”“梦浮桥(寓意转瞬即逝的事物)”,等等。在小说、歌剧和艺术作品中,桥作为寓意深刻的意象也经常出现(本书中就介绍了三岛由纪夫、果戈里、肖斯塔科维奇、雷诺阿等人作品中出现的桥),而电影中出现的桥更是不胜枚举。但相比艺术作品中的桥,反倒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桥才真正承载着那些被湮没的历史和惊人的秘密。希望读者也能感受并品味桥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它承载着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故事。
在这里我还想介绍一个本书之外的插曲。
在刚刚写完关于以金门大桥为舞台拍摄的纪录片《金门大桥》的文